【玫瑰疹】BB 無故發高燒 退燒前才出紅疹

1 December 2021

嬰幼兒身體較弱,抵抗力亦較差,容易受病菌感染。當孩子發高燒,甚至皮膚出疹,父母最為擔心。
你的小朋友有沒有試過無故發高燒,但當身體出現紅疹後,卻反而慢慢退燒?!
家長不用奇怪,小朋友很可能是患上了「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本港普遍的嬰幼兒傳染病,是 6 至24 個月大的嬰幼兒發高燒的常見原因之一。

玫瑰疹的成因及傳播

玫瑰疹多數由人類皰疹病毒6 型及7型 (簡稱HHV-6及HHV-7) 引起,人類疱疹病毒6型分為a及b兩種。西方及日本研究發現:人類疱疹病毒6型b為玫瑰疹的主要元兇,90% 患者約於兩歲時發病。玫瑰疹的病發率與季節及天氣都沒有關係,嬰幼兒全年也有機會受到感染。

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帶有病毒的飛沫傳播給他人,亦會因接觸受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物件表面而受感染。

玫瑰疹的潛伏期由5 至15 天不等,在這段期間雖然患者未出現明顯病徵,但其傳播性最高。

不過,感染玫瑰疹後,身體內就會產生抗體,所以一般人一生只會感染一次玫瑰疹,不會復發的。

玫瑰疹的病徵

玫瑰疹常見於5歲以下的幼童,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

  • 發高燒至39-40 度,並維持3 至5 天,甚至引致熱痙攣
  • 喉嚨紅腫
  • 可能輕微肚瀉
  • 病發的第3至5天,患者身上開始出現斑點狀的紅疹,由身體中央位置延散至四肢。當紅疹出現,便會開始退燒
  • 皮疹一般不會發癢或不舒服
  • 紅疹長出後,大約3日便會開始退散,當紅疹完全消散,即算痊癒

玫瑰疹甚少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高燒期間,幼兒有機會出現熱痙攣。當出現此情況,患者普遍會出現反白眼、手腳抽搐等情況,父母應立即求診。

玫瑰疹的治療方法

普遍玫瑰疹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患者的病情都會好轉的。醫生主要會針對高燒進行支援性治療,以緩解高燒為嬰幼兒帶來的不適。

在高燒期間,小朋友的身體有機會滾燙而手腳冰冷,但家長不宜為他們添加衣服,反而應減少穿衣,讓身體盡快散熱。同時,應遵從醫生指示服藥,以減少幼兒出現發燒抽筋的情況,家長亦切勿自行使用含類固醇或不明的藥膏。

麻疹和玫瑰疹的分別

麻疹是另一種常見的嬰幼兒傳染病,病徵和玫瑰疹相似,家長可以多了解一下它們的分別:

玫瑰疹的預防方法

由於玫瑰疹主要經飛沫傳播,家長可注意孩子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建立良好抵抗力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場所

(參考資料:香港紅十字會)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嬰幼兒濕疹】點解會有濕疹嘅
最近轉季發現小朋友的面又紅又乾,仲好似有些痕癢,寶寶是否有濕疹呢?
濕疹是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嬰兒濕疹又俗稱”奶癬”,學名是異位性皮膚炎。
嬰幼兒濕疹是非常普遍的,多生長在面頰、唇邊、頸部、手腕、 肘彎及小腹皺褶等地方。
→ 繼續閱讀


解開手足口病的迷思
最近本港不少幼稚園或幼兒中心都爆發手足口病,本港在過去一星期,已錄得28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較對上一周20宗增加。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調查銅鑼灣禮頓道一所留宿幼兒中心爆發的手足口病個案,有19名年齡介乎3個月至兩歲的學童及1名女職員,自上月起出現發燒、口腔潰瘍和手或腳出現紅疹等病徵,其中兩名受影響男童的呼吸道樣本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
→ 繼續閱讀

3 thoughts on “【玫瑰疹】BB 無故發高燒 退燒前才出紅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