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轉季發現小朋友的面又紅又乾,仲好似有些痕癢,寶寶是否有濕疹呢?
濕疹是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嬰兒濕疹又俗稱”奶癬”,學名是異位性皮膚炎。
嬰幼兒濕疹是非常普遍的,多生長在面頰、唇邊、頸部、手腕、 肘彎及小腹皺褶等地方。
嬰幼兒濕疹多數在小朋友二至三個月大時出現,一般約兩歲會逐漸康復,但少部份患者會持續至成年。濕疹通常由面部開始,然後兩邊手肘及膝蓋都可能出現症狀。皮膚會變紅及乾燥,有時會形成一些小水泡。小朋友會感到皮膚痕癢至難以入睡,甚至有灼熱的感覺。如果有這些情況,家長需要帶小朋友看醫生。
嬰幼兒濕疹 – 症狀

- 皮膚痕癢
- 皮膚呈乾燥、紅腫、有水泡
- 水泡破裂,皮膚有出水現象
- 結痂,脫屑
- 患處皮膚變厚、變粗、皮膚上的紋理十分明顯
- 患處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 其他敏感的情況,例如鼻敏感、哮喘等
嬰幼兒濕疹 – 成因
目前醫學上並未能確切肯定濕疹病發的原因,濕疹的可能成因有以下幾點:
遺傳

遺傳是較主要的因素。
若父或母患有濕疹,遺傳給子女的機會超過5成;如父母均患濕疹,遺傳的機會將會更高。不過仍需視乎父母濕疹的嚴重程度,若只屬輕微,如痕癢、乾燥等,遺傳機會則較低。
過敏體質

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包括:
🎯 灰塵、羊毛、花粉、寵物的毛和皮屑
🎯 食物中的蛋白質如蛋 、海產 、奶類 、牛肉 、花生
以本港為例,大部分患者的致敏原都是塵蟎。
皮膚屏障出現問題

正常情況下角質細胞與脂質可形成皮膚屏障,防止水分散失。而皮膚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作防護,免受外界病原體或刺激物質入侵。當皮膚未能適應或抵禦外界環境轉變,屏障結構變得脆弱,保護身體的功能便會受損,從而增加致敏原入侵的風險。某些濕疹患者體內因負責生產絲聚合蛋白的基因變異,也會引起濕疹症狀,這是因爲絲聚合蛋白有助人體維持健康的皮膚屏障,缺少了便會導致細菌或致敏原進入身體。
嬰幼兒濕疹 – 護理
嬰兒濕疹很多時在BB幾個月大時就出現了,父母應怎樣護理或預防 BB出濕疹呢? 家長可以注意以下的一些小貼士喔!
嬰幼兒濕疹 – 心理社交
患有濕疹的小朋友很多時會因為臉上的紅斑,或變厚變粗的皮膚而覺得難為情,有些已經上學的小朋友甚至可能被同學取笑、排斥。
父母對病童要多些體諒和關心 ,應鼓勵小朋友接受現實和慣常參與日常社交活動。也可耐心地向小朋友解釋濕疹是不具傳染性 的,不應懼怕接觸他人。家長亦可預先向老師 解釋,讓老師和同學們了解孩子的病狀,避免影響日常社交。
患者如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 ,避免過分焦慮,對病情都會有幫助的!濕疹患者因皮膚嚴重痕癢、出水等問題 ,有機會令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症狀,為生理及心理帶來不少的影響,故絕對不能輕視呀!


(資料來源 : 衞生署)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5個小貼士 助孩子對抗濕疹】
濕疹是小朋友最普遍的皮膚問題,皮膚科專科醫生見過很多兒童濕疹個案,往往因小朋友不能清楚表達病情,令家長和老師誤疹,延誤醫治。
濕疹(eczema)是常見過敏性皮膚病,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瘙癢和發乾為表徵,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
→ 繼續閱讀

【呵護BB屁股仔 揀啱濕紙巾可減紅疹敏感機會】
新生BB 的屁股仔皮膚幼嫩,但長期包裹在尿片下,尿液和糞便會提高相關部位皮膚的酸鹼度,削弱了皮膚天然抵禦刺激物質的能力,當有害物質進入BB身體時,需要較長時間將物質排走。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用清潔濕巾清潔BB的屁股仔及敏感部位,每天都至少用上數次。如果清潔濕巾含有刺激BB皮膚的物質,可能會殘留在BB幼嫩的肌膚上,甚至慢慢被吸收。刺激的物質可能會令BB 出紅疹呢!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