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小孩有沒有試過半夜驚醒的時候,看似醒來,卻又沒醒,表情好像做了惡夢嚇著了,但是把孩子叫醒之後,他什麼都不知道,隔天問他也都不記得,好像中邪一樣?!
家長們不用擔心,這樣的情況一般被稱作夜驚症 (Night Terror),跟發惡夢 (Nightmare) 是不同的。
夜驚是兒童睡眠常見的問題,屬睡眠障礙的一種,多發生於3歲至7歲的小朋友身上。由於小孩的大腦及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全,影響其控制睡眠的中樞神經系統,而出現夜驚症。
夜驚的症狀
小朋友在睡眠的狀態中部份覺醒,但又沒有完全醒過來,會有非常害怕及恐慌的表情,兩眼直視或緊閉,手足亂動,表情緊張,伴隨著心跳加速、冒汗、呼吸急促,也常有驚恐到大哭、甚至尖叫等症狀。
當爸爸媽媽試著擁抱安撫這樣的孩子時,無論如何哄都無法使孩子安靜下來,孩子反而會試著掙脫父母;如果父母嘗試叫醒他們,通常也不會成功,甚至可能會讓夜驚變嚴重。夜驚通常持續約 5 至 10 分鐘,之後孩子可再度安然回復深沈睡眠,但也有可能一個晚上發生好幾次。夜驚發作的小朋友第二天通常會完全記不起前一晚發生什麼事情,也說不出當時在害怕的是什麼事情。

為何會出現夜驚症?
夜驚症常發生在小朋友玩的太累的時候,通常在睡眠不足、睡前過度疲累、發燒生病、身心壓力大、以及睡眠品質不佳時容易發作的。
如果孩子常有夜驚的情況出現,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減少夜驚發作,可考慮調整孩子白天的作息時間表,仔細評估一下是否孩子日間的活動太多了,是否上床睡覺的時間太晚等。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睡眠作息固定、減少過度疲倦或過度興奮,如不要在睡前玩太過刺激興奮的遊戲、或是聽/看恐怖緊張的故事。
夜驚和發惡夢的分別 

發惡夢的小孩一般會從惡夢中驚醒,可能會因驚恐而哭鬧,但通常比較容易安撫,父母抱抱拍拍就可以了。但夜驚的小朋友則很難安撫,會大哭大鬧甚是嚇人,還會抗拒父母的肢體接觸,有時候小朋友嘴裡喊著媽媽,卻會對試圖安慰自己的媽媽推推打打,仿佛身邊這個是陌生人。這是因為夜驚症屬深度睡眠,通常大腦仍在休息中,小朋友未能分辨出觸碰他們的是誰,因此會感到更害怕,父母的安慰反而令情況轉差。
如何處理孩子的夜驚症?
如果孩子夜驚症發作,發作當下家長只能盡量在一旁陪伴保護,確保小朋友安全。夜驚一般只會持續5-10分鐘,小孩亦會自然再睡回去。家長也可考慮把小朋友帶離臥室,帶到比較光亮的環境,打開電視或播放音樂,讓小朋友有機會慢慢的清醒。
一般說來,夜驚症只要不是頻繁發作,是不需要尋求醫生協助的。大部分孩童隨著成長,睡眠結構趨近成年人後,夜驚的頻率自然會改善或消失,家長一般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麽。
除非孩子夜驚症狀發生得非常頻繁,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或者夜驚時孩子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爲時,父母就需要帶孩子就醫,以免情況變得更嚴重。
(參考資料: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台大醫院 )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嬰兒的睡眠模式】
嬰兒的睡眠可分為不同的狀態,有淺睡、熟睡、睡醒的幾個階段。
由淺睡到熟睡再到淺睡為一個循環;在嬰兒期,每一循環大約數十分鐘。隨着寶寶長大,循環的時間慢慢增長,約3至6歲時, 每個循環的時間約90分鐘,與成人相近。
→ 繼續閱讀

【預防嬰兒猝死 要確保寶寶睡眠安全】
照顧初生嬰兒一定要萬分小心,否則很容易釀成嚴重意外!
特別是初生嬰兒的睡眠狀況,新生BB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狀態,睡得安穩是很重要的。
新生BB不懂翻身,父母需要有危機意識,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可以讓父母睡得安心。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