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時開始要教BB學去廁所?

14 May 2021


究竟幾時要教BB 自己去尿尿 (pee pee 或 wee wee) 呢?

如廁訓練在BB 大約一歲半已可以開始,條件是必須配合孩子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發展情況。

一般來說,孩子在歲半至兩歲間就會開始在行為上表現出他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如何知道BB 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家長首先要觀察一下孩子的排泄習慣,若他出現下面任何一項的行為,便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

  • 在白天,可保持尿片乾爽最少兩小時或在午睡中沒有尿濕
  • 大便的時間變得有規律
  • 能夠服從簡單的指示和能用表情、動作或說話向照顧者表示有尿意或便急,例如紅著臉或者說「尿尿」
  • 對上廁所或坐便盆感興趣
  • 孩子會因為尿片弄髒了而感不安

家長要記住何時開始如廁訓練是沒有硬性規定的,不要以為愈早開始訓練就愈好。

⭐️過早的訓練可能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如過早訓練而孩子經常未能成功地如廁,會為他帶來挫敗感。若孩子不願意或表現害怕,家長切勿強迫進行。

點樣幫BB預備如厠訓練?

如廁訓練往往讓新手父母感到壓力,但卻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階段。

能自行如廁有助增加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尊心。不過,如廁訓練並不是一、兩日就能建立的,需要挑選好的訓練時機,保持一致的程序和規律會有助孩子學習呢!在如厠訓練開始前,爸爸媽媽做足準備就最好啦!

🔸 讓孩子每天吸取充足的水分和纖維質,使排泄通暢排便困難會減低孩子學習如廁的意欲,而足夠的水分亦可確保孩子常常有練習如廁的機會。

🔸 為孩子預備合適的便盆便盆的底部必須平穩,不會傾側,邊緣平滑,坐起來舒適。坐椅形的便盆對孩子來說較易使用。男孩子用的便盆,前端最好有防濺瀉的圍擋。若家長選用坐廁,需要加上兒童廁板及腳踏,讓孩子坐得安穩。

🔸 先讓孩子熟習便盆將便盆放在孩子熟悉及固定的地方,然後讓孩子多熟習便盆,可讓孩子穿著尿片/褲子的情況下試著坐上便盆,玩假裝的遊戲來練習如廁程序。家長可多跟孩子講關於上廁所的故事,或玩娃娃上廁所的遊戲等。

🔸 讓孩子跟着父母或兄姊一起上廁所,给他機會去模仿。

🔸 選擇較溫暖的季節來開始訓練會更好,因為孩子可以少穿一些衣物,在如廁時會較方便。

🔸 讓孩子穿寬鬆和較易脫下的褲子在日間可考慮讓孩子不包尿片,而改穿棉質學習褲,讓他感受到褲子濕了後不舒服的感覺。

怎樣進行如廁訓練?

當孩子準備好,家長可以考慮循以下的程序,持之以恆地去進行如廁訓練了!

  • 選擇一個較為空閒的日子開始訓練,時段最好是每天均可預留時間的時候。
  • 然後根據孩子的排泄規律,安排他在這段時間上廁所。
  • 漸漸地把如廁時間與孩子的日常生活配合,例如:安排在早上起床後、飯後或入睡前上廁所。
  • 向孩子解釋如廁的程序:
  • 家長在觀察到孩子有便急的跡象時,要主動問孩子是否有如廁的需要,以輕鬆的態度來鼓勵孩子跟着程序坐到便盆上。
  • 若孩子拒絕上廁所,不要強迫他,可以下次再嘗試問他。
  • 若孩子能成功在便盆內大小便,家長可以稱讚及鼓勵他。如果他坐上數分鐘仍未能成功,亦要稱讚他能在便盆上待上了一會,然後讓他暫時離開。
其他注意事項:
  • 不必堅持男孩子一定要站着小便,開始時坐着小便或會容易一些。
  • 在訓練如廁的初期,建議照顧者留在一旁陪伴孩子,有需要時給予協助,例如:脫褲子、揩抹乾淨、清潔雙手等。
  • 家長需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當孩子如廁失敗的時候,應以平和的態度替孩子清理,然後重溫如廁的程序,亦不要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就獲得成功。

(資料來源 : 衛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嬰幼兒飲食加固 – 時機篇】
寶寶一般出生後的首六個月都是吃母乳或嬰兒配方奶,但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單靠吃奶已不能滿足他身體新陳代謝、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開始要從吃固體食物來吸收各種不同的營養。基本上大約六個月大的寶寶,大多數能夠開始進食固體食物。
媽媽怎樣才知道寶寶已經預備好可以食固體食物? 過早或遲了加固會有什麼影響?
→ 繼續閱讀


【BB飲唔飲得開奶茶、七星茶?】
寶寶不肯睡覺、胃口差、食滯、熱氣,點算好?
平日在廣告中不時聽到「開奶茶」或「七星茶」,這些寶寶涼茶又是否真的適合嬰幼兒食用呢?
→ 繼續閱讀


【兒童家居安全 – 跌傷陷阱】
疫情下很多小朋友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爸爸媽媽以為總比在外面安全。但其實對於五歲或以下的幼童最常發生意外的地點就是在家中!
根據統計,意外是引致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死於意外或因意外引致傷殘的兒童不計其數。
由於嬰幼兒年紀小不能照顧自己,如果家長又缺乏防範意外的知識,沒有及早作好預防措施,往往意外便因此而發生。 → 繼續閱讀

點揀蘋果先可以減低棒曲霉素感染風險?

12 March 2021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飲果汁,特別是蘋果汁。
不過,家長要留意喔,千萬不要用腐爛咗或發霉的蘋果來製作果汁俾小朋友啊 !
因為腐爛的蘋果可能含有大量的棒曲霉素,就算清洗咗蘋果表面或者去除咗啲發霉嘅部分,都唔一定可以消除那些已存在的棒曲霉素。

什麼是棒曲霉素?

棒曲霉素是由多種不同霉菌(如青霉菌屬及曲霉菌屬) 所產生的毒素。受損或發霉的水果,特別是蘋果,均可能含有棒曲霉素。如果用了受污染的蘋果製作蘋果汁,大量的棒曲霉素很可能影響產品質素。

有動物研究顯示,棒曲霉素會令實驗動物的肝臟、脾臟及腎臟受損,以及對免疫系統造成毒性損害。亦有研究顯示,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棒曲霉素會引致胃腸道血流量不正常地增加、出血及黏膜潰瘍。有報告指攝取大量棒曲霉素會令人出現噁心 、腸胃不適及嘔吐徵狀。

雖然棒曲霉素被認為具有基因毒性(破壞基因),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表示,由於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會令人致癌,故未能作出有關評估。

怎樣減少蘋果汁中的棒曲霉素?

霉菌通常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生長,因為棒曲霉素通常存在於腐爛、發霉的蘋果中,所以應將蘋果貯存在受控制的環境下(如保持冷藏),以盡量避免其受損和滋生霉菌。
要注意的是,在製作蘋果汁前清洗蘋果或去除發霉組織,並不一定能消除蘋果內已存在的棒曲霉素,部分棒曲霉素或已經擴散至看似健康的組織。

另外,有報道指棒曲霉素在果萼(花托)展開的蘋果品種的果核滋長的風險較大。
因為真菌可能早在果實成長時已進入果核,所以在壓擠蘋果前一定要切開檢查一下蘋果內部是否有受損或腐爛的情況。
家長切勿食用受損或發霉的蘋果,或用來製造果汁給小朋友。

至於預先包裝的蘋果汁通常已經加熱處理,例如採用巴士德消毒法把酶及某些微生物消滅,以延長產品的保質期。儘管巴士德消毒法一般可消滅霉菌,但卻不能消除已存在的棒曲霉素啊!

(資料來源 : 食物安全中心)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兒童家居安全 – 跌傷陷阱】
疫情下很多小朋友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爸爸媽媽以為總比在外面安全。但其實對於五歲或以下的幼童最常發生意外的地點就是在家中!
根據統計,意外是引致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死於意外或因意外引致傷殘的兒童不計其數。
由於嬰幼兒年紀小不能照顧自己,如果家長又缺乏防範意外的知識,沒有及早作好預防措施,往往意外便因此而發生。 → 繼續閱讀


【呵護BB屁股仔 揀啱濕紙巾可減紅疹敏感機會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用清潔濕巾清潔BB的屁股仔及敏感部位,每天都至少用上數次。如果清潔濕巾含有刺激BB皮膚的物質,可能會殘留在BB幼嫩的肌膚上,甚至慢慢被吸收。刺激的物質可能會令BB 出紅疹呢!
消費者委員曾經檢視多款不同的清潔濕巾樣本,發現當中有不少必須關注的成分。 → 繼續閱讀


預防嬰兒猝死 要確保寶寶睡眠安全
照顧初生嬰兒一定要萬分小心,否則很容易釀成嚴重意外!
特別是初生嬰兒的睡眠狀況,新生BB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狀態,睡得安穩是很重要的。
新生BB不懂翻身,父母需要有危機意識,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可以讓父母睡得安心。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