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很多家長會帶同兒子前往泌尿外科問醫生:
「囝囝包皮是否過長,需要做手術嗎?」
泌尿外科醫生解釋,一般來說,男孩自出生起包皮已是過長,所以問題不是「長」,而是「窄」。
包皮過窄代表包皮未夠寬而未能向後反起,只有小孔足夠小便排出,這個情況有可能導致包莖(Phimosis)或包莖嵌頓(Paraphimosis)。
泌尿外科醫生指出,不是所有男孩子都需要割包皮的,需要看情況,如果包皮是長,不窄的話不一定需要做手術。
但如果包皮太長,而且太窄,以致小便時,尿液會讓陰莖頭 (俗稱龜頭) 位置脹大,這樣尿液較容易積累在包皮內側,造成出口閉塞和容易引起發炎,這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割包皮的手術了。

在正常發育過程中,
► 兩歲前約九成男孩子都有包皮過窄;
► 7至8歲時,約一半人已有改善。
► 青少年時期約八成男生能反起包皮,可以見到整個陰莖頭。
因此,如果男生在兩、三歲時包皮未能反出,醫生會建議家長幫助做「拉筋」運動,短期配合局部低劑量類固醇藥膏,以鬆軟包皮。
家長可於洗澡時把男童包皮盡量後翻,一段時間後,有機會改善包皮過窄。如果不行才決定是否需要做手術。
是否需要做手術,要視乎可有炎症出現。假如包皮過長而窄,最容易引起包皮炎或尿道炎。
① 如家長見到小朋友經常去觸摸下體位置,可能是小朋友因包皮發炎,而感覺到痕癢。
② 如果小朋友經常去廁所,小便時出現斷斷續續的異常情況,有瀨尿和夜尿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引發尿道炎。
③ 同時包皮長可能會導致膀胱炎,因為尿液或會倒流到膀胱,變成膀胱炎。
泌尿外科醫生表示,割走包皮對發育、小便及性能力沒有影響,但家長應衡量何時適合讓孩子接受手術,因為年紀太細 (約2至4歲) 需要全身麻醉,風險較高。
但也不適宜等太大才做,約9、10歲的男孩開始有自主想法,或因尷尬而拒絕手術,也可能會有勃起的反應,術後有爆線的機會。
醫生建議6至7歲是較適合做手術的年紀。
然而有部分情況,醫生則建議早一點做手術,如因包皮過長和窄而導致尿道炎嚴重。他更提議家長可以讓小朋友在長假時進行手術,休息時間約為一星期。如果家長對於小朋友的包皮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一定要去看專業的泌尿科醫生。
(資料來源:香港01, am730)
其他文章

【兒童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是每個人成長的重要一環。每個小孩的成長速度都可能有點不同,不少家長由小童出生開始便擔心自己的兒女成長。
言語治療師指出,其實小童語言發展在每個年齡都有指標作參考。 → 繼續閱讀

【5個小貼士 助孩子對抗濕疹】
濕疹是小朋友最普遍的皮膚問題,皮膚科專科醫生見過很多兒童濕疹個案,往往因小朋友不能清楚表達病情,令家長和老師誤疹,延誤醫治。
濕疹(eczema)是常見過敏性皮膚病,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瘙癢和發乾為表徵,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 繼續閱讀

【認識兒童道德認知發展階段】
點解仔仔成日搶人玩具? 同囡囡講完要排隊,轉頭又唔遵守秩序?
道德發展是不斷發展的動態歷程,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隨經驗增長、時空環境變遷等因素,逐漸建立與他人互動的道德原則。著名瑞士心理學家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