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童健康】幽門螺旋菌 小心傳染小朋友

據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本港有過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菌。 而幽門螺旋菌於1994年被世衛列為可引致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

有研究亦指出,一旦家庭中有人受感染,有6成患者的家人都會被感染,包括家中的小朋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提防幽門螺旋菌的感染,以及如何得知家人及孩子是否已受感染呢?

幽門螺旋菌(H. pylori)是一種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的細菌。它主要寄生在胃黏液或黏液細胞內,會降低胃酸的酸度。當人體免疫力減弱時,會破壞胃粘膜的表皮細胞,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幽門螺旋菌在香港是常見的疾病,大人及小朋友均有機會染上。過往的醫家研究調查發現每兩個人便有一人受到感染,嚴重者會引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全球有44億人感染幽門螺旋菌,包括香港在內,亞洲地區有過半人口受感染。不過近年因生活環境改善,及較多人關注健康,感染率有回落趨勢。

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菌一般透過受污染的水源、不潔的食物及飲料而傳播病菌,經接觸患者的唾液、嘔吐物或糞便而受到感染。由於幽門螺旋菌會透過唾液傳染,如家庭中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加上長時間的親密接觸,大人很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小朋友。

症狀及治療

雖然幽門螺旋菌在小朋友間看似較少見,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患者初期並沒有病徵,而且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胃部不適症狀。絕大多數感染者在兒時已感染幽門螺旋菌,可能是家人有帶菌者傳染所致。病菌通常一直潛伏體內,直至成年時才病發。

有八成感染者初期沒有任何徵狀,但嚴重者會引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當出現胃痛、胃氣多、反胃或大便呈黑色的症狀時,便要透過胃鏡或呼氣測試作詳細檢查。如檢驗到有幽門螺旋菌,可透過藥物治療,一般須服用胃藥及抗生素,療程介乎7至14日。療程後,亦建議採取呼氣測試或糞便測試,以檢查治療是否成功清除幽門螺旋菌。

無論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要診斷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最好的方法是接受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即胃鏡檢查)。檢查期間,患者會先接受鎮靜麻醉,再由醫護人員置入內窺鏡,檢查並需抽取組織作化驗之用。雖然檢查過程算安全,但對小朋友來說未必是很好的體驗。而且,兒童患上胃癌的風險較低。

兒科醫生會根據小朋友的生長、食慾、有否貧血等情況,再考慮進行合適的檢查。如家長懷疑小朋友受幽門螺旋菌感染,建議先諮詢專科醫生的意見。

如何減低幽門螺旋菌感染

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避免與孩子交替使用同一餐具進食。

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廁後務必清潔雙手。

保持環境清潔。處理嘔吐物時,可戴上口罩及手套,清理汙物後要徹底清潔雙手。

(參考資料:Gleneagles Hospital)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樂童健康】一人感染全家中招 諾如病毒高傳染性腸胃炎
諾如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亦是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每年11月到3月是諾如病毒流行發病期。
諾如病毒傳染力十分強,少許病毒便可以致病,容易引發群聚集體感染。一人感染足以全家中招,引起痾嘔肚痛,發燒不適。
→ 繼續閱讀


Epluskids fb cover_baby flight ear pain

【樂童健康】小朋友搭飛機 如何紓緩耳仔痛
近日疫情通關後,不少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出外旅遊,但搭飛機時小朋友可能會出現耳痛的問題。為什麼嬰兒和兒童坐飛機時會耳痛?做什麼可以紓緩坐飛機時耳朵的不適呢?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