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肌發展與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密切關係,這些能力主要靠口部肌肉的控制和協調。不過,有部分小朋友因先天發展障礙或後天發展遲緩問題,而導致他們進食和咬字發音困難。

言語治療師指出嬰兒由玩口水及吸啜奶嘴開始,逐漸長大到牙牙學語的時期,其實都是從口腔探索的行為中,學習控制口部肌肉及其協調能力,直至能自然並流暢地說話和進食。
然而,個別幼兒因不同先天及後天的原因,令口肌發展受阻礙,例如先天腦部發展障礙、身體結構性問題,包括舌繫帶過短(俗稱黐脷筋),或後天發展較一般兒童遲緩,都會導致影響他們進食能力、咬字發音困難或經常出現無故流唾液等問題。
口肌發展障礙 – 常見徵狀 
- 經常習慣張開口
- 兩歲半後仍有無故流唾液情況
- 用飲管吸啜有困難
- 飲水時口腔或鼻腔會溢出水
- 進食後口腔內留有很多食物殘渣
- 說話或吞嚥時舌頭經常伸出來
- 習慣長時間將食物含在口中
- 經常抗拒較硬食物
- 未能模仿部分口肌動作(如把舌尖伸長及提高、舔口唇或嘴角)
- 比同齡兒童較多出現咬字發音不清的情況
兒童口肌發展階梯 
兒童的發展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嬰幼兒期為口肌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口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過程,兒童由初生時啜奶,到能夠進食一般食物,以及清楚地說話,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運用。
嬰幼兒的口部器官結構在初生的頭一、兩年正不斷生長及改變,家長能否為孩子提供合適的餵食及口腔探索經驗,亦會影響其發展。下顎骨、嘴唇、舌頭、面頰肌肉和上顎都是口部器官,它們的發展對咀嚼、吞嚥及語言發展都有密切關係。
幼兒由出生至三歲,口腔各部位都有不同的發展,進食能力及發音咬字能力會有不同的發展階段。詳細發展情況如下:👇
(參考資料:養和健康Notebook)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0-6個月)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就算小朋友都唔例外,是人與生俱來的反應。
情緒有正面或負面,不過都有其作用,能提示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回應眼前的處境,並促進與人溝通和親近。
我們要如何培育嬰幼兒的社交情緒發展呢?
→ 繼續閱讀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1-2 歲)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忙著為孩子慶生日,開始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建立社交。其實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能展現出豐富的情感了。作為父母在忙碌照顧孩子的同時,又有否留意到孩子有不同感受時會有甚麼相應的表現呢?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