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童親子】孩子生氣、害怕、發脾氣  爸媽會點做?

小朋友一日一日地成長,情緒表現會越來越多,時而開心大笑、時而憤怒生氣、時而驚慌害怕。當孩子生氣、害怕、甚或發脾氣的時候,作為家長,你會點回應呢?!

以下是6種普遍出現的家長回應:

嚴厲地叫孩子不要繼續「扭計」
告訴孩子這樣的他「很醜怪」、「沒人會喜歡」
立即妥協,即使孩子做的不恰當,也盡量順從着他
給予零食、玩具等來哄哄孩子
嘗試分散孩子的注意或逗他笑,例如與他玩躲貓貓
告訴孩子這不過是小事一樁,不用哭喊

這些回應大多是試圖淡化、壓制,或透過妥協來令孩子負面的情緒盡快消失,然而,這些回應多少意味着家長認為孩子不應有這些感受。

研究發現,家長偶爾用這些回應孩子的情緒問題在所難免,但若總是這樣回應孩子,他或會在控制情緒和行為方面出現困難;若家長能以同理心正面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引導他學習調節情緒及解決難題,有助促進孩子「情緒智商」(即EQ)的發展。

培育高「EQ」的關鍵

「EQ」是指理解、調節及表達情緒的能力。
要培育高「EQ」孩子,關鍵在於家長能敏銳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和需要,讓孩子感到被明白和接納。可是孩子在這階段難以表達自己和控制情緒,家長要如何正面地回應他的情緒呢?

icon_star 小秘訣(1) – 細心觀察

如家長能細心觀察孩子輕微的情緒變化,及時安撫和回應他的需要,便較易及早平復孩子心情。日常多觀察孩子亦有助理解其情緒變化模式,從而容易推斷孩子不快的原因。

icon_star 小秘訣(2)轉換角度

當孩子發脾氣或哭個不停時,家長難免會感到煩厭,常有「鬧夠了沒有?」「喊完未?!」之類的想法。

這個時候家長應盡量換個角度想想,孩子只時太小,未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懂得清晰地表達和調節情緒,所以才哭鬧不停。只要父母能耐心陪伴,將會是與孩子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雖然在孩子鬧情緒昤,家長要轉換角度思考實在不易,不妨記住「孩子也不想這樣!」或「這是個與孩子親近的機會!」這兩句來提示自己,較容易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icon_star 小秘訣(3)表達同感

家長適切地回應孩子當下的經歷和感受是十分重要的,能讓他感到被明白、被接納,情緒進而得以慢慢平復。

家長可模仿孩子的表情和以相符的語調與他對話,容易讓他感到被明白。家長亦可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並簡單描述孩子當下的經歷及感受,不但能安撫他,更能讓他感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參考資料: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Epluskids fb cover_child passport doc

【如何為孩子申請特區護照】
下個月就到復活節長假期,暑假又快將來到,幾年沒有外遊的家庭,是時候為孩子外遊計劃一下了!
要去旅行,首先一定要看看旅遊證件有沒有過期,或者為孩子申請相關外遊證件。
→ 繼續閱讀


【過年孩子不肯打招呼?  8個方法讓大人小孩開心過新年】
快到農曆新年了,是家庭團聚的日子,也是孩子跟親戚長輩見面的重要場合。
見到親戚朋友們,家長都會要求小孩跟人家打招呼,但對於一些比較內向、害羞的小朋友,簡單的打招呼都會可能感到壓力。因為往往過年期間常會遇到許多不常接觸的親朋戚友,對小朋友來說都十分陌生,因此拜年要打招呼甚至要能聊上幾句話,都會讓不少小朋友感到不適應。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