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喜歡吃魚,因為魚類營養豐富,除了蛋白質外,魚油仲含有豐富的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有DHA及EPA等。孕婦吃魚更有助提升BB的智力發展。
不過,原來不是所有魚類都安全的,因為某些魚類中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基汞。
什麼是甲基汞?
甲基汞是水銀的有機化合物 (methylmercury),是毒性最強的汞形態。
甲基汞可透過胃腸道輕易被人體所吸收,並迅速進入腦部。它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孕婦及幼童要特別小心,因為如攝取了大量甲基汞會影響胎兒或幼童的腦部發育。
雖然一般成年人的健康受甲基汞嚴重影響的機會不大,但亦有損害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的風險,故選擇吃魚時要多加注意。

怎樣選擇魚類?
消委會指出市民不應因擔心攝入甲基汞而完全不吃魚,只要避免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便可。

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大王馬鮫魚和體型較大的吞拿魚品種等,都是甲基汞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這些捕獵性的大魚往往是較高危的,因為汞會從火山爆發、採礦活動和工業廢物等情況下進入河流和海洋,及後水中的微生物會將汞轉化為甲基汞。魚類在水中吃下微生物後,甲基汞就會在魚的體內積聚。由於大魚會吃小魚,故捕獵性的大魚通常含較多甲基汞。
懷孕前要注意甲基汞的攝入量
另外,消委會曾測試市面上50款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發現98%樣本含重金屬甲基汞,其中10款吞拿魚刺身含量超標。根據本港法例,所有在港發售的固體食物,不可含有超過0.5毫克(0.5ppm)的汞。
按糧農組織/世衞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建議,每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毫克甲基汞。是次測試在吞拿魚樣本發現的最高甲基汞含量是1.48 ppm,以一片約12克重的吞拿魚刺身計算,便含有約17.8毫克甲基汞。即一名體重約為60公斤的育齡婦女,每周進食6片該吞拿魚樣本便會超過限量。

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代表指出,如果婦女計劃懷孕,應最少在懷孕前一年,要開始留意所進食的魚類,因甲基汞會隨年月慢慢在體內積聚。身體雖可自行排出甲基汞,但過程非常緩慢,而且魚類中的甲基汞含量不能透過烹煮而減少。因此,建議計劃懷孕的婦女,應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以免在成功懷孕後,對胎兒發育有壞影響。
(參考資料:消費者委員會,食物安全中心)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孕媽健康】孕婦需慎防李斯特菌
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食錯了受污染的食物而導致食物中毒,不過,懷孕婦女更要特別小心注意!
孕婦由於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產生變化,加上胎兒的免疫系統尚在發育,因此較容易食物中毒,甚至增加早產或流產的風險。
孕婦有多種常見的傳染病要提防,今次我們先了解一下「李斯特菌」。
→ 繼續閱讀

【咖啡因對孕婦和兒童的影響】
相信大家都知道咖啡裡面有咖啡因,不過,原來可樂、朱古力、茶類飲品等都隱藏著咖啡因的,小朋友太早攝取過多咖啡因有機會對腦部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懷孕的準媽媽和準備懷孕的女士們都要主要攝取咖啡因的份量,因有研究指出BB出生體重較輕可能亦與孕婦過量攝取咖啡因有關。
→ 繼續閱讀
One thought on “【樂童健康】水銀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