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三大治療方法: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免疫治療
肝癌一直是香港三大癌症殺手之一,男女都有機會罹患,但以男性居多。醫生通常會根據癌細胞種類、腫瘤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患者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況來決定治療的方法。
肝癌如屬於早期,癌細胞未有擴散,而且腫瘤只在肝的其中一邊,患者可用手術直接將腫瘤切除,肝臟可以自行修復生長至原本大小。但不是太多肝癌患者適合做手術,因發現腫瘤時已經屬於晚期,腫瘤已經擴散或肝功能本身不佳。

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是針對中晚期肝癌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醫生會在病人腹股溝動脈插入導管至肝動脈,經動脈輸入化療藥物和栓塞劑,將化療藥物及栓塞物直接注入腫瘤,把腫瘤殺死及截斷其血液供應,餓死癌細胞。
這是治療肝癌的獨有方法,在其他癌症上很少採用。
針對晚期肝癌,醫學界現時以三大新方向治療肝癌,分別是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及免疫治療,三管齊下,為肝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利用同位素 Y-90 取代化療,所灌入的東西會近距離釋放出高劑量放射能β-射線,從體內以輻射直接攻擊腫瘤。
針對無法動手術的肝癌病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另一項新興的治療肝癌技術。突破過往的體外放射治療,立體定位能在放射治療中隨著跟蹤定位極精準作出放射治療,並透過放射治療儀器內設的嶄新影像導引系統進行。
放射線束從多角度針對病人的腫瘤,以確保放射線束盡量覆蓋腫瘤,同時不影響正常的器官。
新標靶藥
醫治肝癌的藥物在過去10年,只有一種標靶藥物可供一線治療,就是索拉非尼 (Sorafenib),是第一代的標靶藥物。幸好新的標靶藥樂伐替尼 (Lenvatinib) 成功被研發,去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 認可作為治療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讓晚期肝癌患者的藥物治療多了選擇。

研究發現新一代標靶藥樂伐替尼 (Lenvatinib) 可針對多個靶點,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從而令藥物阻截腫瘤的訊號傳送,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新的標靶藥最大特點是對華人效果顯著,根據臨床研究報告顯示,香港、內地和台灣的病患使用後總存活中位數為15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多了近 5個月。另一款標靶藥瑞格菲尼 (Regorafenib) 是一個多靶點的治療肝癌的二線藥物,對經索拉菲尼治療後耐藥 (失敗) 的晚期肝癌患者療效顯著。
免疫治療
除了新的標靶藥外,免疫療法也為癌症患者帶來希望,特別是對晚期患者,成效頗為理想,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同時減少了副作用,為肝癌帶來新治療方向。

免疫治療其實是透過藥物,刺激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以對抗癌細胞。免疫細胞上存有名為「PD-1」的蛋白質,而 「PD-1」 正正可以與癌細胞表面上的「PD-L1」配體結合,致使免疫系統未能如常認出癌細胞,無法作出攻擊,令癌細胞在體內生長。至於免疫細胞上的「CTLA-4」蛋白質,與「PD-1」相近,同樣限制了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功能。為了令免疫系統順利攻擊癌細胞,「PD-1抑制劑」等藥物面世,透過阻止「PD-L1」與「PD-1」結合,令免疫系統可發揮其消滅癌細胞的功能。這就是免疫治療法的運作原理。
(資料來源:香港01)
相關醫療專題

肝癌 (Liver Cancer)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臟,也是重要器官之一。
肝腫瘤、脂肪肝、急性肝炎或其他疾病都會令肝臟腫大。
肝癌常見於50至70歲人士,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的四倍。早期肝癌一般沒有症狀, 一般患者於肝癌中至晚期才確診。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