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冬至,而且聖誕及元旦假期又到了!相信大家這兩個星期都有不少豐富的聚餐,很多人以為痛風症就是放縱飲食和飲酒過多的疾病,但其實任何人也可能患上痛風症呢!
如果你突然發生關節劇痛和紅腫,特別是腳的關節,如大拇趾,可能是痛風症的徵狀。
什麼人會患上痛風?
痛風症是由於尿酸過多而引起的關節炎。痛風症近年已經越來越普遍,亦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顯示大概1%至4%的人患有痛風症,其中男性較女性多。但女性患上痛風症的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如果尿酸的濃度,不能在正常體溫的血液中溶解就是過量了。女性的「正常」血尿酸值上限大概是357µmol/L,而男性的「正常」血液尿酸值上限大概是416µmol/L。但並不是每個尿酸過多的人都會患上痛風的。
亦有很多痛風患者錯誤地以為「無痛,便無問題」。
其實,尿酸鹽可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靜靜地沉澱於關節、軟組織或腎臟內。如果高尿酸但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對關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以及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
痛風症狀演變的四階段
痛風症的臨床表現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
- 尿酸鹽靜靜地在關節或周圍組織沉澱。
- 患者沒有病徵的。
- 驗血檢查會發現尿酸過高。
階段二: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
- 關節周圍積聚的尿酸鹽會引起急性痛風關節炎。
- 受影響的關節會紅、腫、發熱和非常疼痛。
- 大概50%的患者首次痛風發作都在足部的大拇趾(足痛風),但也可影響其他關節,例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手腕和手肘。
- 第一次的急性痛風關節炎多數會在數天至兩星期內完全康復。
- 血尿酸濃度可能會降低,從而使一些患者誤以為沒有尿酸過高的問題。

疾病初期可能僅是單側關節發作,隨著之後幾年可能演變為同時侵犯多處關節、上肢或近端大關節發作,更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等其他症狀。
階段三:痛風緩解期
- 患者在第一次急性痛風發作康復後,可能會有一段長時間沒有病徵。這期間的長短通常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一年內就復發,也有些人可能五年內都不曾再出現症狀。
- 根據研究,未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的患者約有六成在一年內復發、八成半在兩年內復發,甚至十年內多次復發。
- 患者的痛風緩解期會越來越短,發作頻率亦會逐漸增加。
階段四: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 若是長期未接受治療或尿酸控制不佳,痛風症發作的次數會變得越來越頻繁、涉及更多關節、症狀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的情況都會出現。
- 持續的高尿酸血症和反復發作的炎症可導致慢性痛風關節炎,形成痛風石,令關節永久受損甚至變形,嚴重甚至令患者喪失活動能力。
- 高尿酸血可促使晶體在腎臟沉澱積聚,導致腎結石的產生及引發痛風性腎病變。

有關高尿酸的其他不良影響
痛風亦與一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高尿酸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衰竭的風險。
如果控制血液尿酸濃度在每公升六毫克以下,可減低心肌梗塞風險,改善心臟衰竭的病情和死亡率,以及減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痛風的治療
痛風症是長期病患,病人需要有耐性地接受長期的治療,才能預防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

1️⃣利用藥物和冰敷紓緩急性痛風的關節 。
2️⃣改變飲食習慣和運用其他非藥物的方法,來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從而減少痛風症發作的機會,和預防慢性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
另外,保持理想體重、減少飲酒、均衡飲食、減少進食高嘌呤的肉類和海產,多喝水等,都有助減少痛風症的發作。
3️⃣患者或需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
4️⃣治療與痛風症相關的疾病,例如降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的治療。
(延伸閱讀有關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
痛風症雖然不能根治,但適當的藥物治療及自我管理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痛風復發。
醫生會按病人的情況作出長久的治療方案,並會定期安排抽血檢查跟進患者病情。
(資料來源: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最後更新:21/12/2022
其他文章

【痛風高危因素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
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 繼續閱讀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
經常聽到痛風患者說要戒口,這一類不可以吃、那一類亦要少吃,又或者尿酸過高會出現怎樣怎樣的情況。
的確,痛風患者應盡可能少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嘌呤(又稱普林Purine),是食物於體內代謝後產生的化合物。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並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會形成尿酸,進而導致痛風發作。究竟痛風患者可以吃什麼?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