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一種以黃豆為主要原料的塊狀豆製品食物,口感鬆軟滑嫩。
豆腐價錢又平,營養價值又高,而且種類很多,可製作多樣化的菜式。不同種類的豆腐,有如軟豆腐(嫩豆腐)、板豆腐(硬豆腐)、凍豆腐、布包豆腐、油豆腐、玉子豆腐等。
豆腐含有多種不同營養物質,主要是蛋白質和礦物質,以及異黃酮、維生素E和B等,不但可保持肌肉質量,可改善及控制血糖水平,還可補充雌激素有助於女性減少更年期的增重。
豆腐一向更被視為「低脂」、「高鈣」的健康食品,不少人會進食豆腐來攝取蛋白質,可減少肉食,體現低碳生活。素食者更是經常食用以豆腐製作的菜式。
蛋白質
豆腐主要的成分是水分及大豆,大豆含豐富的植物蛋白質,有助維持頭髮、指甲、皮膚、肌肉等的健康。三分一磚豆腐(100克)的蛋白質含量大約有8克,相等與1隻大雞蛋的蛋白質含量。
而早前消委會公布豆腐營養健康測試,指出各樣本間的差距甚大,含量最高的樣本每100克含9.4克的蛋白質,與含量最低的樣本每100克含3.6克,相差1.6倍。40款豆腐樣本中只有17款達到「蛋白質的來源」食物的標準,即每100克含不少於6克蛋白質,而沒有樣本屬「高蛋白質」食物。

故此,茹素人士在選擇豆腐或大豆製品時應注意相關營養含量,以及不應過份依賴進食攝取蛋白質和其他營養,進食其他種類的食物補充不同營養的需求,例如紅腰豆、提子乾、合桃、杏仁及深色蔬菜等。
礦物質
鈣質
豆腐以硫酸鈣(calcium sulphate)或食用石膏(主要含硫酸鈣)為固化劑,含豐富的鈣質,有助維持骨骼與牙齒正常發育及健康。
消委會早前的測試發現預先包裝豆腐樣本的平均鈣含量的差距極為懸殊,由每100克含16至420毫克不等,相差達25倍!當中板豆腐樣本的鈣平均含量為每100克含122毫克,較預先包裝豆腐樣本高約一倍。

至於其餘的5種礦物質,包括 磷、鎂、錳、鐵、鋅
消委會的測試指出各樣本含量的高低差距由2至5倍不等;
- 12款屬「磷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105毫克)
- 13款屬「鎂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45毫克)
- 17 款屬「錳的來源」(每100克含不少於0.5毫克)
- 2款屬「高錳」食物(每100克含不少於0.9毫克)
但普遍鐵及鋅的含量偏低,應以其他食物作補充,包括乾果、果仁及深色蔬菜等。
總脂肪 (不飽和脂肪酸)
豆腐一向被視為「低脂」食品,成為減肥人士的最佳良伴。
但消委會的測試顯示,40款豆腐樣本的總脂肪含量由每100克含2至6.5克不等,最多相差逾2倍,當中只有10款豆腐,能夠達到「低脂」標準 (每100克含不超過3克總脂肪)。
雖然大部份樣本不屬「低脂」食物,但豆腐內含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及總膽固醇的水平。

異黃酮

豆腐含有豐富的異黃酮(isoflavone)。
異黃酮的化學結構和功能與女性的雌激素荷爾蒙相似,故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
有研究指出,女性在更年期間時雌激素荷爾蒙下降,出現不適的症狀包括晚間出汗、情緒不安、心悸、容易疲倦等問題。適時補充異黃酮和植物性雌激素可紓緩和減輕相關不適的症狀。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最後更新:5/10/2022
其他文章

【八爪魚、魷魚、墨魚點樣分?】
八爪魚、墨魚和魷魚均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動物 。牠們全都有墨囊,每當受到威脅便會噴出大量墨汁,以分散對方注意藉以逃走。
較易分別便是八爪魚(Octopus),為當中最大體積而且只有8隻腕。而魷魚(squid)和墨魚(cuttlefish)外形相近,均有8隻腕及2隻觸手,常被人混淆,究竟如何分辨魷魚(squid)和墨魚(cuttlefish)呢?
→ 繼續閱讀

【港·食安】食豆腐有什麼禁忌嗎?
坊間有人話:「菠菜加上豆腐一齊食會生腎石啊!」,或者「豆腐內的石膏會引致腎石?!」。
豆腐一向都被認為是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因豆腐含豐富的大豆蛋白質。不過,豆腐的部分礦物質,如鐵和鋅含量偏低,當中亦可能含有阻礙身體利用礦物質的植酸。
就讓我們告知你一些關於豆腐的禁忌及小貼士啦!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