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童發展】兒童口肌敏感度 影響進食及發音表現

小孩子出生以後,口部肌肉,包括面頰肌肉、嘴唇及舌頭等,會隨著年齡及進食經驗而不斷發展。由初生嬰兒時期吸吮吃奶,以至用杯子合唇喝水,後期至進食固體食物,幼兒的下顎、嘴唇及舌頭活動能力都在不斷進 步,才能有效地咀嚼食物。

當幼兒開始學習說話,口部肌肉亦要互相協調,才能發出不同的語音。倘若口部肌肉發展出現問題,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

有時家長會問:「小朋友已經兩歲,語言理解能力好似不錯,智能發展正常,溝通意慾也很強,但小嘴仍遲遲未開口說話;或只能發出幾個單字的近似音。為什麼呢?」

其實孩子未能說話或發音表現不理想可能是因為口部肌肉發展出現問題,若孩子的口部肌肉力量不足,活動幅度有限,都會影響其語言發展。這些孩子可能會時常流口水、未能咀嚼固體食物、發音不清晰、說話時有停頓等。

口肌敏感度的影響

兒童的口部肌肉敏感度較低或較高,同樣會影響兒童進食及發音的表現。

口肌敏感度較低的特徵:

  • 進食吞嚥後口腔內剩餘大量食物
  • 咀嚼的時間較長
  • 未能感覺有食物黏在面上或嘴唇周圍
  • 未能感覺有口水積聚於口腔內或已流出嘴外

口肌敏感度較高的特徵:

  • 不喜歡被人觸摸面部或嘴唇周圍
  • 不喜歡用毛巾抹面或抹嘴
  • 不喜歡刷牙
  • 偏食
  • 容易於食物或食具放進口腔時有作嘔的不良反應

icon_star 不過以上這些表現亦可能因其他因素影響而出現,若家長懷疑孩子口部肌肉有敏感度的問題,建議應諮詢言語治療師的意見及作詳細診斷。


小嘴巴訓練

家長若發現孩子的口部肌肉敏感度較低,可多作以下訓練,以增加兒童對面部及口腔內外的敏感度。

增強面部的乾濕感覺
▪️ 可用乾及濕的毛巾交替抹兒童的面,讓他感受兩者的不同

增強面部的冷熱感覺
▪️ 可用冰粒及暖包交替按兒童面部的不同位置

抹、掃、擦、輕敲或震盪兒童唇部附近或口腔內的肌肉
▪️ 可用不同的物料放在口腔的各個位置,如用手指、海綿棒、手指刷、牙棒、震盪器等,可放在孩子口腔不同的位置,以快速及輕輕的力度進行口腔按摩

嘗試將不同溫度、味道或質地的食物放在孩子口腔內,如
▪️ 讓孩子進食不同溫度的薯蓉
▪️ 用海綿棒在孩子口腔的不同位置塗上不同味道的醬汁,例如:西瓜汁(甜)、苦瓜汁(苦)、檸檬汁(酸)、醬油(鹹)
▪️ 讓孩子進食雪糕、棉花糖、橡皮糖等不同質地的食物

若家長發覺孩子的口肌發展有異於同齡的小朋友,應盡快徵詢言語治療師或醫生的專業意見。

(參考資料:協康會言語治療部)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Epluskids fb cover_oral motor symptoms

【樂童發展】幼兒口肌發展障礙
兒童口肌發展與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密切關係,這些能力主要靠口部肌肉的控制和協調。不過,有部分小朋友因先天發展障礙或後天發展遲緩問題,而導致他們進食和咬字發音困難。
言語治療師指出嬰兒由玩口水及吸啜奶嘴開始,逐漸長大到牙牙學語的時期,其實都是從口腔探索的行為中,學習控制口部肌肉及其協調能力,直至能自然並流暢地說話和進食。
→ 繼續閱讀


epluskids_cover_social Q&A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發展 – 與同伴相處
幼兒隨着一日一日的成長,大約兩、三歲開始在社交上有明顯的發展,他們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遊戲。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學習到簡單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禮貌、輪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決紛爭等。這些對小朋友日後的成長都很重要啊!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