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農曆新年了,是家庭團聚的日子,也是孩子跟親戚長輩見面的重要場合。
見到親戚朋友們,家長都會要求小孩跟人家打招呼,但對於一些比較內向、害羞的小朋友,簡單的打招呼都會可能感到壓力。因為往往過年期間常會遇到許多不常接觸的親朋戚友,對小朋友來說都十分陌生,因此拜年要打招呼甚至要能聊上幾句話,都會讓不少小朋友感到不適應。

當孩子不肯或不敢跟長輩打招呼,有些家長會感到不安或緊張,深怕被他人誤會沒有教好孩子或小孩沒禮貌。
就讓我們提供幾個方法給家長,幫助小朋友融入新年的氣氛中,讓大人、小孩都開心過新年。
事前準備 
1. 介紹節日
如孩子對節日沒有任何認識難於投入節日的氣氛中,家長可事先與孩子一起閱讀以節慶為主題的繪本或動畫,特別是一些傳統節日的特色。透過這類素材預先解釋團聚當天可能會出現的狀況,能夠幫助孩子更快進入情境中,減少不適應。
3. 在家練習打招呼
先跟熟識的人在家中練習。家長可以先要求孩子在家就跟自己練習打招呼,例如:「爸爸,早晨」、「媽媽,晚安」、「爺爺嫲嫲,吃飯」
對孩子而言,打招呼是需要練習的,因包含練習講話的音量、眼神、語速等等。讓孩子習慣以後,再換個稱謂就比較容易了。
4. 協助釐清稱呼
提前讓孩子知道將會見到誰,可以讓他安心一點,不會一見面時就過於緊張。
由於不常見面的關係,有些孩子因不知道對方是誰,而不知道怎麼開口打招呼。家長可先告知孩子應該如何稱呼對方,這樣就能減少因為不知如何說而不敢開口的情況。
5. 建立與親友的連結
透過日常活動讓孩子與將見面的親友聯繫變得真實與熟悉,見面前可用照片介紹一下親友,或利用視像聊天先見見面。
另外,家長亦可將與親友過去相處的經驗編入睡前故事,或添加點生動有趣的內容,激發孩子對對方的好奇心,見面前增加一點熟悉感。
6. 取代說話的方式
如果爸媽已經知道孩子會害怕某種場合,容易感到緊張、不舒適,可提前跟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一些內向、害羞的孩子會很害怕說話,爸媽可建議孩子先用簡單的方式打招呼,如揮揮手、點點頭、微笑等。熟悉之後才嘗試更進一步的對話。
拜年中 
8. 理解與支持
孩子不願打招呼時,對於較為年幼的子女,聚會中家長可先陪著子女,告訴孩子有需要時可獲得爸媽的支援,不用害怕。若孩子仍未準備好,家長要表示理解。
如可告知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緊張。可以怎麼做,幫助呢?媽媽牽着你的你的手或抱着你,可以令你有更多的勇氣嗎?」,或問問孩子「抱着小被被或洋娃娃會令你有勇氣跟叔叔姨姨打招呼嗎?」。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發展 – 與同伴相處
幼兒隨着一日一日的成長,大約兩、三歲開始在社交上有明顯的發展,他們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遊戲。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學習到簡單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禮貌、輪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決紛爭等。這些對小朋友日後的成長都很重要啊!
→ 繼續閱讀

【Halloween 後遺症 – 小朋友食糖太多致Sugar High? 】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剛過,小朋友興奮地精心打扮一番去迎接Trick or Treat! 一個個南瓜桶裝滿糖果帶回家,其實這讓不少家長倒吸了一口氣。
家長間廣為流傳的「高糖效應 (Sugar High)」,指孩子在吃了過多糖果後會出現過動、注意力低及情緒失控的狀況。究竟糖份是不是造成小孩過動的元兇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