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BB感染輪狀病毒 容易又屙又嘔 甚至脫水】

28 February 2020

初生寶寶腸胃脆弱,容易出現腸胃炎,媽媽最擔心的情況,就是寶寶肚痛腹瀉!
輪狀病毒是引致嬰幼兒嚴重嘔吐及肚瀉最常見的病因。

在香港每年就有逾2,000宗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入院治療的個案,幾乎每名幼兒5歲前也曾受輪狀病毒侵襲。6至15個月大的嬰兒特別容易受到感染,由輪狀病毒引起嘔吐及腹瀉的情況亦較為嚴重,部份病人尤其嬰兒會出現脫水、休克甚至死亡。

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狀的輪狀病毒,可分為多種類型,而流行型號會受地區及季節影響。在香港,則以G1、G2、G3及帶有P8的G9最為常見。

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徵包括發燒、嘔吐和水狀腹瀉,情況一般會持續3至7天,幼童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為24-72小時。

輪狀病毒具高度傳染性,主要透過口糞途徑傳播,亦可透過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傳播。日間托兒中心等院舍環境較易出現輪狀病毒感染爆發。

現時沒有藥物可治療輪狀病毒感染,只能設法紓緩症狀,如以靜脈注射補充流失水分及控制體溫。患者需要飲用充足的飲料以避免出現脫水。

接種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的最佳方法。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能保護嬰幼兒免受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的腹瀉及嘔吐。

巿場上有兩種輪狀病毒的口服疫苗,分別是Rotateq和Rotarix。研究顯示兩種疫苗效能相若,均能有效預防85-96%因輪狀病毒感染而需入院治療的個案。全球多個地區的研究測試都顯示這疫苗非常有效及安全。副作用輕微,亦可與其他疫苗一起使用。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需服用三劑 (Rotateq) 或兩劑 (Rotarix),其後毋須再服用任何加強劑。

🎯 Rotateq 是內含5種牛/人基因重置輪狀病毒的減活性口服疫苗,包括G1、G2、G3、G4以及P1A[8]的血清型。

🎯 Rotarix 是內含純G1P(8)血清型的活性減毒人類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兩者的保護性大致相等,副作用也極輕微。部分嬰兒在服用輪狀病毒疫苗後,可能會有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副作用,惟不適情況會很快消退。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One thought on “【初生BB感染輪狀病毒 容易又屙又嘔 甚至脫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