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健康】大腸鏡檢查の程序

大腸內窺鏡檢查(Colonoscopy),俗稱大腸鏡的結腸內視鏡,是一種用於偵測大腸內部異常的檢查方法。主要用作檢查下消化道的各個部位,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直腸及肛門。

這項檢查通過將一根直徑約1.3厘米,細長、柔軟且可彎曲的攝像導管由肛門插入患者的直腸,醫生可以藉此即時觀察大腸內部的狀況。大腸鏡檢查可用於檢測大腸癌、大腸瘜肉和其他異常細胞組織。如果發現異常情況,醫生可以立即進行組織切除或採樣再進行分析。

大腸鏡檢查對於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和預防至關重要,特別是針對以下類別人士,包括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以及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病等炎症性腸道疾病的人。

大多數大腸癌的出現都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周圍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鏡檢查是一種用來檢查結腸和直腸內部的診斷性過程。以下是大腸鏡檢查的詳細步驟:

在進行大腸鏡檢查之前,通常需要一星期前開始進行一些準備工作。這包括清空腸道,以確保大腸內部能夠清晰可見。醫生一般會給予患者使用瀉藥,以將腸道中的固體物質排出。此外,患者還需要遵從特定的飲食限制,例如避免攝取高纖維食物或停用某些藥物。

  • 7 日前,需根據醫生指示(如有),停服鐵質補充劑,亞士匹靈及其他藥物。
  • 3 日前,進行低渣飲食。
  • 1 日前,只可進食流質食物,並按醫生指示服用瀉藥。
  • 6小時前,徹底禁食。

bewellnesshk_延伸閱讀 icon (延伸閱讀有關 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 文章)

病人被安排更換手術袍,亦需除去身上之飾物、金屬物品及假牙等。醫護人員會事先為病人放置靜脈針管。
病人向左側臥床,保持屈曲雙腿至腹部。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適量鎮靜劑 (麻醉藥)及止痛藥物,或在監控麻醉下進行檢查。
一旦麻醉生效後,醫生會在病人肛門位置塗上潤滑劑,將大腸內視鏡由肛門放入體內進行檢查及治療。這個過程可能會引起不適或輕微的壓力感,但不應該感到劇烈疼痛。
檢查期間,醫生需於腸道內注入適量氣體(二氧化碳),輕度擴張大腸壁作詳細檢查之用;病人或會有腹脹感覺及有便意,均屬正常。
通過大腸鏡的攝像頭,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的大腸和直腸內部。醫生會檢查黏膜、結節或其他異常情況。
若檢查期間發現瘜肉或病變,會用鉗或電刀圈即時切除或抽取活組織,樣本送往化驗。
檢查過程通常需時 30 分鐘至 1 小時。
檢查完成後,病人一般會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完全清醒。當病人甦醒後,醫護人員會密切監察病人情況。

bewellnesshk_延伸閱讀 icon (延伸閱讀有關 大腸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文章)

有關麻醉

由於大腸鏡檢查可能引起病人的不安和疼痛,病人可以選擇在檢查前注射鎮靜藥物或接受全身麻醉。

麻醉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靜脈注射鎮靜劑 (簡稱 IVS),另一種是近年逐漸用得較多的監察麻醉 (簡稱 MAC),即由麻醉科醫生給藥,令病人進入深層睡眠。

兩者的區別在於鎮靜藥物未必會導致完全失去意識,取決於病人對藥物的反應,因此建議長者和有其他疾病的病人接受麻醉,以減輕對身體的刺激。監察麻醉需要由麻醉科醫生進行處理,相應的費用可能較高。

關鍵字#大腸癌#大腸鏡#瘜肉

如有任何醫療需要,歡迎諮詢我們專業的醫護人員。

EPlus booking icon_specialty_finger cursor

其他文章

返回 港·樂活 主頁

【港·健康】大腸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21的統計顯示,大腸癌的發病及死亡率均排行本港所有癌症的第二位。大腸癌主要由瘜肉演變而成,整個過程可以沒有症狀及需時約10年,如能及早發現及將它切除,可減低演變成癌症的機會。
前文我們講解了大腸鏡檢查的程序,今次讓我們提提大家檢查後有什麼要注意。
→ 繼續閱讀


【港·健康】大腸鏡檢查前低渣飲食
在進行大腸鏡檢查之前,必須要先清空腸道,醫生才能夠完整地觀察腸壁的狀況,以免影響檢查的準確性。
因此,在檢查前的2-3天內,需要進行「低渣飲食」,以免腸道內堆積太多糞便。那麼,低渣飲食具體是指什麼?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呢?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