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
中國一向有「處暑寒來」的諺語,代表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
「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表示暑氣將退伏而潛處。這時候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有「暑氣至此而止」的意思。

氣候特點
香港地區在處暑時節的天氣是早晚溫涼。雖然氣溫慢慢下降,但中午時間仍然炎熱。由於溫差較大,建議出門不妨多帶一件外套。秋季名義上已經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俗稱「爭秋奪暑」,代表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

處暑養生方法
處暑節氣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代表「熱燥」開始,天氣漸轉乾燥。
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人體出汗也明顯減少,人體在此時也進入一個週期性的調整,身體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為「秋乏」。
飲食方面
處暑屬於早秋時間,飲食應以甘平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煎炸或燒烤類食物。另外,也可多吃枸杞、紅棗、梨、蜂蜜海帶、黃瓜、蓮子、百合、銀耳等,可養肝潤肺,清熱安神。



生活方面
在這個時節宜早睡早起,因早睡能夠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可讓肺氣得到舒展。早睡早起也有助消除秋乏感覺。另外,雖然做運動是好事,但因為要收斂陽氣,故不宜做劇烈運動,或過量運動,可以選擇輕鬆跑步、伸展運動等。
最後更新:23/8/2022
(參考資料:醫院管理局 中醫動)
其他文章

【廿四節氣 – 立秋】
今日 (8月7日) 已經是「立秋」了!代表秋天就快來了。
中國古代的四季劃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以廿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因此立秋代表秋季的開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期。
不過,特別是在立秋前後,由於盛夏餘熱沒有消退,日間仍然非常炎熱,故有「秋老虎」之稱。
→ 繼續閱讀

【廿四節氣 – 大暑】
今日 (7月23日) 來到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 「大暑」。
俗語話「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大暑是一年中溫度最高、陽氣最旺盛的一天,這時候人體排汗多、消耗大,易動肝火,難免心煩意亂、急躁焦慮。
大暑時天氣炎熱至極,亦是喜溫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