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3月6日) 是「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季節氣。
這個時候天氣開始回暖,春雷始鳴。
而「驚蟄」就是指此時節雷鳴開始多,把土裡的蟲子都驚醒而鑽出來,把蟄伏冬眠的動物都喚醒,象徵萬物更新,生機盎然。
氣候特點
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雖然雨量增多有限。天氣仍較為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已漸有春雷,但處於南方的香港氣候變化並不明顯,一般要等到清明時節才漸有雷聲的。香港平均氣溫約17度左右。

驚蟄養生妙法
早睡早起,宜緩步行
春天時節,容易有「春困」,即容易感到疲倦,困乏無力、昏沉欲睡,不願早起。
其實,春天宜早起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保持身體健康。

注意穿衣,預防外感
由冬季轉入初春,氣溫剛回暖的時節,乍暖還寒,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容易著涼。
專家提醒最重要注意頭頸與雙腳的保暖,可避免外感病發生。
飲食要清淡 不宜多吃梨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
坊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慣。 但梨性屬寒,易傷脾胃,味帶微酸,酸入肝,因此春天其實不宜多吃梨。

民間習俗
在香港,驚蟄傳統上是「打小人」的日子,其中在銅鑼灣的鵝頸橋最多人打小人。
「打小人」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為求得驅趕黴運,希望新一年事事如意,沒有小人攪事。
除了打小人,亦有人會祭白虎。什麼是「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人們為了自保,便在驚蟄祭白虎。
(網上圖片)
最後更新:6/3/2023
(參考資料:醫院管理局 中醫動)
其他文章

【廿四節氣 – 雨水】
今日(2月19日)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顧名思義,雨水時節代表天氣開始回暖,濕度相對增加,降雨亦會增多。天氣變得乍暖還寒,將以濕冷為主。
→ 繼續閱讀

【廿四節氣 –立春 】
今日 (2月4日) 是「立春」的日子,仍在新春佳節期間。
立春是廿四節氣之首。立春標誌著新春的開始以及新一年的來臨。
立春又名為「打春」、「咬春」,或稱「報春」。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