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防護中心最近公布一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一歲女童受感染,引致流行性腦膜炎,目前情況嚴重,留院中。
這名女童起初出現發燒及抽搐等病徵,同日被帶到醫院急症室求醫及入院治療。女童的腦脊液樣本經化驗後對腦膜炎雙球菌呈陽性反應,臨牀診斷為流行性腦膜炎。女童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家居接觸者至今並沒有出現病徵,調查仍在進行中。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主要經由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包括口鼻分泌物)而傳播。潛伏期由2至10日,一般為3至4日。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病徵
有關臨床病徵並不一致。當細菌入侵血液(腦膜炎雙球菌血症)或包圍腦部及脊髓的內膜(流行性腦膜炎)時,可引致嚴重病症。
腦膜炎雙球菌血症的病徵包括突發性發燒、劇烈頭痛、皮膚出現瘀斑、休克,而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流行性腦膜炎的病徵包括發高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硬及嗜睡,亦會有嘔吐、畏光或皮疹等情況出現,若情況嚴重更可造成腦部損害或死亡。
腦部損害可導致智力受影響、智力發展遲緩、失聰及電解質失衡。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更可引致關節炎、心肌炎、眼內炎或肺炎。
治理方法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病人須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則須接受醫學監察,以察早期病徵,並在有需要時服用預防性藥物。
預防方法
要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可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用梘液和清水正確洗手,尤其在雙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打噴嚏後。當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着口鼻,用紙巾包裹痰涎,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並即時洗手;
- 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 避免與出現發燒或劇烈頭痛病徵的病人作親密接觸;
- 旅客前往高危地區前,應諮詢醫生有關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的詳情;及
- 旅客從高危地區返港後若感到不適,應立即求診,並告知醫生近期曾到訪的地區。

2018年香港感染個案血清分佈
2005年ACWY型腦膜炎雙球菌結合疫苗推出後, 全球社區保護率提高, 感染個案減少。
唯B型感染則於世界各地相應增加, 而香港於2018年有半數感染個案為B型。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已在香港註冊。
現時市面沒有單一疫苗預防所有常見的腦膜炎雙球菌。
四價疫苗可以預防腦膜炎球菌血清 A, C, W135 和 Y, 另外本港於2019年7月引入可預防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
更多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資訊
(資料來源:衛生署 衛生防護中心)
相關文章

【1歲以下嬰兒不宜服用 半數喉糖含蜂蜜】
蜂蜜或蜜糖由於有緩和劑作用,舒緩喉部、減低刺激感,故常被加入為喉糖成份。
消委會於7月15日出版新一期《選擇》月刊,公布41款喉糖產品測試結果。
發現約半數喉糖食品含有蜂蜜或蜜糖,而蜂蜜有機會遭肉毒桿菌孢子污染,嬰兒服用或有危險。 → 繼續閱讀

【隱翅蟲含腐蝕性毒液 可致皮膚潰爛】
接觸隱翅蟲不會對皮膚帶來傷害,但牠若遭拍打便會釋出具腐蝕性的毒液,皮膚一旦接觸到這些毒液後,會受到相當於二級化學反應的灼傷。患者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過敏反應,出現瘙癢、灼痛的感覺,抓破後還會導致糜爛,嚴重可致發熱及頭暈等症狀。如遇隱翅蟲千萬不能觸摸或拍打牠… → 繼續閱讀
One thought on “一歲女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 引致流行性腦膜炎情況嚴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