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童發展】兒童口肌敏感度 影響進食及發音表現

小孩子出生以後,口部肌肉,包括面頰肌肉、嘴唇及舌頭等,會隨著年齡及進食經驗而不斷發展。由初生嬰兒時期吸吮吃奶,以至用杯子合唇喝水,後期至進食固體食物,幼兒的下顎、嘴唇及舌頭活動能力都在不斷進 步,才能有效地咀嚼食物。

當幼兒開始學習說話,口部肌肉亦要互相協調,才能發出不同的語音。倘若口部肌肉發展出現問題,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

有時家長會問:「小朋友已經兩歲,語言理解能力好似不錯,智能發展正常,溝通意慾也很強,但小嘴仍遲遲未開口說話;或只能發出幾個單字的近似音。為什麼呢?」

其實孩子未能說話或發音表現不理想可能是因為口部肌肉發展出現問題,若孩子的口部肌肉力量不足,活動幅度有限,都會影響其語言發展。這些孩子可能會時常流口水、未能咀嚼固體食物、發音不清晰、說話時有停頓等。

口肌敏感度的影響

兒童的口部肌肉敏感度較低或較高,同樣會影響兒童進食及發音的表現。

口肌敏感度較低的特徵:

  • 進食吞嚥後口腔內剩餘大量食物
  • 咀嚼的時間較長
  • 未能感覺有食物黏在面上或嘴唇周圍
  • 未能感覺有口水積聚於口腔內或已流出嘴外

口肌敏感度較高的特徵:

  • 不喜歡被人觸摸面部或嘴唇周圍
  • 不喜歡用毛巾抹面或抹嘴
  • 不喜歡刷牙
  • 偏食
  • 容易於食物或食具放進口腔時有作嘔的不良反應

icon_star 不過以上這些表現亦可能因其他因素影響而出現,若家長懷疑孩子口部肌肉有敏感度的問題,建議應諮詢言語治療師的意見及作詳細診斷。


小嘴巴訓練

家長若發現孩子的口部肌肉敏感度較低,可多作以下訓練,以增加兒童對面部及口腔內外的敏感度。

增強面部的乾濕感覺
▪️ 可用乾及濕的毛巾交替抹兒童的面,讓他感受兩者的不同

增強面部的冷熱感覺
▪️ 可用冰粒及暖包交替按兒童面部的不同位置

抹、掃、擦、輕敲或震盪兒童唇部附近或口腔內的肌肉
▪️ 可用不同的物料放在口腔的各個位置,如用手指、海綿棒、手指刷、牙棒、震盪器等,可放在孩子口腔不同的位置,以快速及輕輕的力度進行口腔按摩

嘗試將不同溫度、味道或質地的食物放在孩子口腔內,如
▪️ 讓孩子進食不同溫度的薯蓉
▪️ 用海綿棒在孩子口腔的不同位置塗上不同味道的醬汁,例如:西瓜汁(甜)、苦瓜汁(苦)、檸檬汁(酸)、醬油(鹹)
▪️ 讓孩子進食雪糕、棉花糖、橡皮糖等不同質地的食物

若家長發覺孩子的口肌發展有異於同齡的小朋友,應盡快徵詢言語治療師或醫生的專業意見。

(參考資料:協康會言語治療部)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Epluskids fb cover_oral motor symptoms

【樂童發展】幼兒口肌發展障礙
兒童口肌發展與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密切關係,這些能力主要靠口部肌肉的控制和協調。不過,有部分小朋友因先天發展障礙或後天發展遲緩問題,而導致他們進食和咬字發音困難。
言語治療師指出嬰兒由玩口水及吸啜奶嘴開始,逐漸長大到牙牙學語的時期,其實都是從口腔探索的行為中,學習控制口部肌肉及其協調能力,直至能自然並流暢地說話和進食。
→ 繼續閱讀


epluskids_cover_social Q&A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發展 – 與同伴相處
幼兒隨着一日一日的成長,大約兩、三歲開始在社交上有明顯的發展,他們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遊戲。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學習到簡單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禮貌、輪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決紛爭等。這些對小朋友日後的成長都很重要啊!
→ 繼續閱讀

【樂童發展】幼兒口肌發展障礙

兒童口肌發展與進食和說話能力有密切關係,這些能力主要靠口部肌肉的控制和協調。不過,有部分小朋友因先天發展障礙或後天發展遲緩問題,而導致他們進食和咬字發音困難。

言語治療師指出嬰兒由玩口水及吸啜奶嘴開始,逐漸長大到牙牙學語的時期,其實都是從口腔探索的行為中,學習控制口部肌肉及其協調能力,直至能自然並流暢地說話和進食。

然而,個別幼兒因不同先天及後天的原因,令口肌發展受阻礙,例如先天腦部發展障礙、身體結構性問題,包括舌繫帶過短(俗稱黐脷筋),或後天發展較一般兒童遲緩,都會導致影響他們進食能力、咬字發音困難或經常出現無故流唾液等問題。

口肌發展障礙 – 常見徵狀

  • 經常習慣張開口
  • 兩歲半後仍有無故流唾液情況
  • 用飲管吸啜有困難
  • 飲水時口腔或鼻腔會溢出水
  • 進食後口腔內留有很多食物殘渣
  • 說話或吞嚥時舌頭經常伸出來
  • 習慣長時間將食物含在口中
  • 經常抗拒較硬食物
  • 未能模仿部分口肌動作(如把舌尖伸長及提高、舔口唇或嘴角)
  • 比同齡兒童較多出現咬字發音不清的情況

兒童口肌發展階梯

兒童的發展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嬰幼兒期為口肌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口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過程,兒童由初生時啜奶,到能夠進食一般食物,以及清楚地說話,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運用。

嬰幼兒的口部器官結構在初生的頭一、兩年正不斷生長及改變,家長能否為孩子提供合適的餵食及口腔探索經驗,亦會影響其發展。下顎骨、嘴唇、舌頭、面頰肌肉和上顎都是口部器官,它們的發展對咀嚼、吞嚥及語言發展都有密切關係。

幼兒由出生至三歲,口腔各部位都有不同的發展,進食能力發音咬字能力會有不同的發展階段。詳細發展情況如下:👇

(參考資料:養和健康Notebook)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Epluskids fb cover_emotion development 0-6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0-6個月)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就算小朋友都唔例外,是人與生俱來的反應。
情緒有正面或負面,不過都有其作用,能提示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回應眼前的處境,並促進與人溝通和親近。
我們要如何培育嬰幼兒的社交情緒發展呢?
→ 繼續閱讀


Epluskids fb cover_emotion development 1-2 yr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1-2 歲)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忙著為孩子慶生日,開始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建立社交。其實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能展現出豐富的情感了。作為父母在忙碌照顧孩子的同時,又有否留意到孩子有不同感受時會有甚麼相應的表現呢?
→ 繼續閱讀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發展 – 與同伴相處

幼兒隨着一日一日的成長,大約兩、三歲開始在社交上有明顯的發展,他們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遊戲。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學習到簡單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禮貌、輪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決紛爭等。這些對小朋友日後的成長都很重要啊!

不過兩歲的幼兒社交經驗不多,特別在這幾年的新冠疫情環境下,如果家中沒有兄弟姊妹,孩子和同輩小朋友一起相處,共同遊戲的機會更少。

兩歲的幼兒一般尚未有清晰的時間觀念,若要求他與別人分享玩具,他便以為會永遠失去它。即使大一點的孩子開始與別人分享玩具了,他亦只會選擇性地將玩具借給他喜歡的小朋友。家長的教導可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場合與同輩相處時,學習與友伴輪流玩耍與互相分享。

如何教導孩子與友伴輪流玩耍?

  • 當孩子排隊等候時,可在旁和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
  • 預先告訴孩子他可以玩多久,時間到了便要輪到下一位小朋友。
  • 遊戲將要結束前,預先引導孩子接受遊戲告一段落,先給孩子心理準備。
  • 讓孩子覺得還有其他更好的玩具或遊戲。
  • 如果孩子不願意放下手上的玩具/遊戲,先要接納他的感受,然後引導他學習輪流等候,亦可向他提供其他玩具/遊戲的選擇。

小朋友表現害羞,點做好?

較為沈靜内向的孩子一般需較長時間來適應陌生人,為免令孩子焦慮,家長不宜催促或勉強孩子。
家長應嘗試體諒和接納孩子的特性,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耐心地引導他與人溝通。

陪同觀看:可先陪同孩子觀看其他小朋友遊戲,讓他從觀察中學習
以身作則:家長可示範怎樣參與遊戲
適時邀請:在適當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若孩子仍然拒絕參與,家長要表示接纳,但不要責罵或取笑孩子,以免打擊其自信心,令他更加不敢與人接近。

若孩子願意參與,待他投入遊戲後,家長可漸漸退出,但仍要從旁觀察以作支持。

小朋友搶人玩具,點做好?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到孩子們因爭奪玩具而爭執的情況。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天生自我中心及霸道,只是他未學懂怎樣考慮別人的想法或感受,以及不懂如何解決問題。

家長可先觀察孩子們之間的反應,在適當時才介入幫助處理。

若孩子把玩具搶到手👇

要立即介入,如:「那是小朋友的玩具,不可以搶。」
引導他去想其他辨法:「你想玩那個玩具,應該怎麼辨?」「對了,你可以去向小朋友借。」「用你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或是等他玩完你才玩,都是好主意。」

若對方堅決不讓他搶走玩具,孩子不開心地退下來👇

可向孩子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小朋友不讓你玩,你不開心是嗎? 但那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他的玩具被人搶了,也會像你這般不開心。」並引導他去想其他辦法。

若對方後來同意借玩具給他,教他說聲「謝謝」;不然,就要嘗試用別的玩具或遊戲去吸引他了。

icon_star 千萬不要妄下判斷,偏袒某一方,或命令其中一方退讓。孩子不會因此學到與人分享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朋友常常打人,點做好?

小朋友因為爭奪玩具而打架是不時會出現的問題,他們也可能會在受到挫折或情緒欠佳時作出一些攻擊性行為。
家長要適當教導孩子用正途去解決問題,否則孩子或會將「打人」變成習慣。

開始遊戲前,事先與孩子協議幾條和小朋友玩耍的規則。例如:「要輪流玩」、「要愛護小朋友」等。說明不守規則的後果是什麼,如「把玩具拿走一分鐘」或「去冷靜一分鐘」。

若孩子友善地與人玩耍,要稱讚他。

若孩子在玩耍時打人,應即時阻止他。

若孩子仍未能停止,則可將他帶開讓他冷靜至少一分鐘,期間不給他任何注意。當他能安靜地待上一分鐘後,才讓他再參與遊戲,並提醒他要守規則。

同時可引導孩子跟對方握手言和。在孩子能跟小朋友和氣地玩耍時,便要稱讚他。

icon_star 家長處理時不要縱容孩子,也不要長篇大論說道理,更不應以暴易暴,責打孩子。要用堅定有效的方法,令他學會粗暴待人的後果。

幼兒大多數都不會遵守秩序或與人分享玩具,這是孩子發展必經的階段。
家長不應期望孩子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能跟同伴和諧共處;以身作則和耐心引導才可協助孩子逐步學懂與人相處之道。

(參考資料:衞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Epluskids fb cover_emotion development 0-6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0-6個月)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就算小朋友都唔例外,是人與生俱來的反應。
情緒有正面或負面,不過都有其作用,能提示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回應眼前的處境,並促進與人溝通和親近。
我們要如何培育嬰幼兒的社交情緒發展呢?
→ 繼續閱讀


Epluskids fb cover_emotion development 7-12

【樂童發展】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7-12個月)
初生的BB逐漸成長, 在7-12 個月的時候開始學坐、學爬行,以及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同時,BB的情緒表達也開始變得更豐富,對不同人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後,當BB嚐試到新的食物味道後,他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表情,流露不同的情緒以表現他的喜惡。BB見到自己喜歡的人和物時亦會表現興奮雀躍的情緒。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