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乙型鏈球菌】醫生拆解病徵 感染途徑及預防方法

本港近期出現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爆發群組,截至十月二十日為止,上月和本月共錄得88人感染,更有7人死亡;當中32宗個案感染源頭相同,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有一半人均表示曾處理淡水魚,相信淡水魚仍是主要播毒媒介。醫生提醒,今次爆發的ST283菌株致病性較高,除孕婦、初生嬰兒、體弱多病或年長的人士外,年輕力壯人士亦會感染發病。

bewellnesshk fb cover_乙型鏈球菌爆疫

乙型鏈球菌是甚麼

乙型鏈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蟲類動物以及魚類體內。

約20-40%成年人的腸道、泌尿道和生殖系統會帶有這種細菌。約10-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此細菌。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

乙型鏈球菌並不是性病。

感染途徑

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

  • 母嬰傳播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

  • 處理或進食未經烹煮的淡水魚

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可能會令人受感染。衞生防護中心指 ST283 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存在於淡水魚中,特別是養殖魚。
2015年,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進食淡水魚生有關的 ST283 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當時涉及146人。
之後,其他東南亞國家亦曾報告在淡水魚中發現 ST283 的乙型鏈球菌,包括泰國和越南等地。

高危人士

是次 ST283 群組爆發的32名病人,分別為14男18女,年齡介乎31至87歲。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於港台節目表示,是次香港爆發的乙型鏈球菌「ST283」,其致病性較高,除了孕婦、新生嬰兒、體弱多病的人士外,年輕人亦會受感染。

病徵和併發症

乙型鏈球菌「ST283」可感染人體不同部位,嚴重的會出現敗血症、骨骼關節受損、關節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腦膜炎等,而且影響範圍廣泛,還可損害心臟、肺部和皮膚。

免疫系統較差者,如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更易變重症,切勿掉以輕心。

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後死亡率約為6.5%至11%。年紀越大死亡率越高,而乙型鏈球菌攻擊地方,病人求診及用藥時間也影響死亡率高低。

預防方法

為減低感染風險,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若不幸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 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應在處理水產時戴上手套,並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 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觸碰魚身,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
  • 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
  • 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 切海鮮的砧板和刀應分開處理。
  • 使用兩套筷子及用具分開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 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
  • 若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食物的中心或最厚部分須在攝氏75度烹煮至少15秒,以消滅致病菌。
  • 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
  • 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

關鍵字 : #乙型鏈球菌

(參考資料: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衞生防護中心)


其他文章

bewellnesshk fb cover_hard/soft water

【港·健康】水都有分軟和硬?
水是維持生命,保持人體細胞及構成體液的重要物質,人體百分之七十由水組成啦!
水能幫助調節體溫,排汗散熱;可製造體液如唾液、胃液、汗液、尿液等;可幫助腸道消化食物。
不過,原來水都有分軟和硬的,咁究竟它們有什麼分別?哪種水最好?
→ 繼續閱讀


bewellnesshk fb chinese medicine cover 4大穴位助消滯

【港·中醫】4大穴位助消滯
每逢佳節,家人、朋友相聚,都會品嚐不少應節食品,如月餅、糉、年糕等等,很容易便感到飽滯,胃脹不適,怎麽辦?
據中醫角度,人體有4個穴位,有助消滯及促進脾胃消化和排便。
就讓我們同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啦!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