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是一種常見的腦部退化疾病,以往常被稱為「老人痴呆症」。
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認知障礙症在本港的情況 認知障礙症成因及分類 徵兆及病徵 : 認知障礙症 vs 正常老化 如何診斷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的治療方法 認知障礙症的預防方法

認知障礙症在本港的情況

根據香港政府2017年公佈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0,000,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

現時全球每3秒便有1人確診認知障礙症,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1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之一。
香港的衞生署研究顯示,男性長者的患病率為8.9%,而女性長者則為15.3%,部分原因可能是許多女性長者的教育水平較低,或未受過教育。

undefined 認知障礙症成因及分類

事實上,認知障礙症的種類很多,成因各有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病例的50% – 75%。此病症的成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患者的衰退是漸進式的,現時並未有根治的方法。患者的腦細胞會出現病變,會積聚異常的物質 (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並擾亂大腦內的信息,破壞腦細胞之間的連接。腦細胞的死亡導致某些機能或能力喪失,從而出現的問題包括記憶力衰退、用較長時間完成慣常工作、說話失去重點及重複說話等,當病情持續惡化到末期時,患者可能要長期臥床,需要特別的護理。

🧠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是認知障礙症中第二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因一次或多次中風 (包括輕微中風)或血管疾病令腦部受損而成。患者的衰退大多是梯級式,即患者每中風一次,他們的腦部功能便會再退化,病發過程會較為突然。多次中風有可能損壞腦內一些負責控制特定功能的部份,如果負責決策思考的部份受損,認知障礙症的病徵便可能出現。

🧠 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部份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神經裏發現一些細小的球狀組織,稱為路易氏體,一般相信這會導致腦細胞死亡。約佔整體患者3.9%,患者有類似柏金遜症 (Parkinson’s disease) 的病徵,如容易產生幻覺、極度混亂、行動障礙及柏金遜式顫抖等情況。而且病情會時好時壞,每天都可能發生變化,與阿茲海默氏症漸進式的退化不同。

🧠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在認知障礙症中佔少於10%,主要影響大腦前部,即額葉腦和顳葉腦。發病年齡相對更早,患者大多在 40歲至60多歲開始發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行為問題,例如性格轉變、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缺乏社交抑制能力或變得情緒冷漠等。因此,額顳葉認知障礙症患者常被誤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更年期或中年危機。此病症並沒有特定的初期症狀,但這些症狀往往令患者和家人非常困擾,例如性格上的大改變。一些患者更會出現早期語言症狀如說話能力退步、詞不達意。此病的成因至今仍未明,但有少數的病例是由家族遺傳而引起的。

🧠 亨廷頓舞蹈症 (Huntington’s Disease)

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會導致腦細胞死亡。患者的腦部功能退化以致思考力及身體受到影響,發病年齡多為30歲至50歲。症狀的特點為智力退化及手足和面上的肌肉會不規則、不由自主地抽動。患者多出現認知障礙症的徵狀,如個性上的改變、記憶受干擾、言語表達含糊不清、判斷力減弱及心理問題等。

🧠 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包括腦部創傷、腦部良性腫瘤或腦積水、病毒感染、缺乏維生素及荷爾蒙、精神問題如焦慮及抑鬱、藥物中毒、酗酒等。​如出現急性認知能力下降,應立即求醫,切勿遲疑。如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患者的身體機能或有可能回復正常。

徵兆及病徵 : 認知障礙症 vs 正常老化

隨者病症進入不同階段,患者的病徵亦有所不同:

如何診斷認知障礙症?

醫生在診斷認知障礙症時,會根據患者的病歷、發病前後的變化、臨床表現,並通過化驗檢查等,以確定是否患病、是哪一類、在甚麼階段等,然後決定治療方案。

1. 評估測試

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和簡短智力測試量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可測試長者多方面的認知能力,包括:專注力和集中力、執行能力、短期記憶、語言能力、視覺構建技巧、思想概念、計算和定位。此等測驗只用作初步評估,醫療人員會因應個別情況而作進一步詳細測驗 (如腦部智能測驗,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以確定診斷結果。

2. 社交及自理能力、心理及行為評估

除了認知測試外,醫生還需了解患者的社交及自我照顧能力、心理及行為狀態,以及疾病對病者和家人的影響,如利用臨床認知障礙症評定量表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 ,從而判斷患者的衰退程度,以便為患者設計合適的 治療及照顧計劃。

3. 身體檢查

醫生會按照患者的病歷與臨床表現,安排血液檢查、照X 光等不同的測試方法,來了解類似認知障礙症的病徵是否因其他病理因素 (如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失調)所引起,例如缺乏維生素B12、甲狀腺機能衰退等。這些疾病如能及早醫治,認知能力可望回復正常。

4. 其他腦部組織檢查

  • 電腦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磁力共震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
  • 功能性磁力共震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undefined 認知障礙症的治療方法

認知障礙症治療目的在於保留或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退化,減輕受病徵的影響,並盡量延緩疾病發展至末期。適當的疾病處理及配合現有的藥物治療,可暫緩疾病的進展時間,改善認知妁狀況和減少行為混亂。

藥物治療 💊

常用於認知障礙症的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 針對認知障礙症的藥物,可延緩腦部退化的病徵  
  • 精神科藥物,可紓緩認知障礙症相關的行為及情緒問題

非藥物治療 🀄️
  • 建立認知儲備,補償因病變損失的認知功能
  • 接觸新事物及多元認知刺激,建立新的神經連接,重塑大腦功能
  • 保持心理及身理健康,多動腦筋、刺激大腦

為患者提供有意義的活動及訓練,包括:

🔸 現實導向 (reality orientation)
🔸 懷緬治療 (Reminiscence Therapy)
🔸 多感官治療 (Multi-sensory Therapy)
🔸 音樂治療 (Music Therapy)
🔸 認知訓練、專注力訓練、手眼協調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等

認知障礙症的預防方法

預防阿茲海默症

研究顯示,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士患上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而一些經常用腦的人患病的機會則較低。因此,要預防阿茲海默症,應多參與活動,多動腦筋,減少獨自呆坐和腦海空白的情況。長者宜保持社交,多參與認知活動,例如保持閱讀習慣,參加興趣班,參與其他益智活動 (如打麻將、桌上遊戲和下棋等) ,以保持思路敏捷,亦能鍛煉腦筋。

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要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必須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以減低中風的風險。健康生活有助長者在身心兩方面取得平衡。

  • 不煙不酒:避免吸煙和酗酒。
  • 經常運動:維持每天至少30分鐘中度強度的運動,如急步行、游泳、騎單車、緩步跑、打太極等。
  • 均衡飲食:按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定時定量、多吃蔬果、少吃油鹽糖。
  • 妥善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

關鍵字: #認知障礙症#老人痴呆症

(資料來源:衞生署,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