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

天氣忽冷忽熱,隨時影響身體免疫力,導致可引發十級痛的「生蛇」。「生蛇」是一種皮膚病,學名叫「帶狀皰疹」,由水痘病毒引致。由於患者皮膚會出現紅斑和水泡,一群一群長在一起,看來像一條蛇,故俗稱「生蛇」。家庭醫生表示,「生蛇」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生長,背部及腰部是最常見發病位置。

「生蛇」的病徵為出水泡、發低燒、患處成帶狀並有如針拮般痛及痕癢無比,多見於腰部。發病黃金 72 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有助控制病情減輕痛楚。這病症容易引起併發症,嚴重可致「生蛇」上眼,有失明危險,所以患者應及早求醫。

生蛇的成因

凡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

醫生指出,生蛇的致病元兇是帶狀疱疹病毒,它也是引致水痘的病毒,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人體神經,處於休眠狀態,日後隨時會再度活躍,引致生蛇。因此,凡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免疫系統隨年齡增長會逐漸減弱,潛伏的病毒較容易再度活躍,故此年紀愈大,生蛇風險愈高。此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症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士免疫力較低,生蛇風險亦會較高。

生蛇的病徵

病發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症狀;如疲倦乏力、頭痛、腸胃不適、發燒等。患者一般會在首24至48小時便會感到痛楚。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去到連接的皮膚表面,形成紅疹。最常見的發病位置是背部及腰部的一側。

生蛇可以引起嚴重痛楚,像針刺的尖銳痛感,有時候即使沒有觸碰也感到疼痛,甚至有患者形容辛苦得令人痛不欲生。任何疾病都有輕微至嚴重之分,生蛇也不例外。患者的病情會視乎其免疫能力、神經線分佈及病毒活躍狀況而定,約四分一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如紅疹伸延至眼簾或外耳,或會導致視力或聽力受損等情況。生蛇後果可以非常嚴重,如果病毒上眼或入耳,甚至有機會引致眼盲或耳聾。

生蛇要注意的事項

生蛇患者應好好遮掩患處,避免接觸水泡液體。帶狀皰疹病毒具傳染性,有機會讓未出水痘的人感染水痘。因此,照顧患者時必須小心。而曾患上水痘並痊癒者則本身已帶有帶狀皰疹病毒,不會再被傳染。

天氣轉變大,因傷風感冒而減弱免疫力、節日假期,玩到通宵達旦,睡眠不足、備試前夕溫習至夜深兼壓力大等情況,都容易誘發生蛇。另外,經常捱夜、情緒差如患抑鬱症、長者等均為生蛇高危族。生蛇多見於 30 歲或以上人士,其中 50 歲或以上中年人較多,偶爾也有學生因考試壓力大、缺乏休息而生蛇。

生蛇患者要承受痛楚煎熬,若因為痕癢無比而抓破水泡,更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生蛇雖然不會致命,但也有後遺症,若病毒攻擊面部神經線,造成生蛇「上眼」,當水泡結痂,或會造成視力永久受損。故及早求診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控制病情,避免水泡越出越多,減輕患者痛楚及痕癢。

另外,患者水泡帶有病毒,沒有水痘抗體的人包括未曾出水痘、或沒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士,萬一不慎接觸水泡的分泌物,有機會被病毒傳染引致出水痘。家庭醫生表示曾出過水痘的人士就有機會生蛇,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機會發病。50 歲以上的人士免疫力下降,尤其容易感染。「生蛇」會使神經線受損,傷口即使碰上冷空氣,亦會感到刺痛無比。「生蛇」頭兩、三天都不會出現水泡,大多患者發現時已病發四至五天,錯過頭 72 小時黃金治療期。很多患者都延誤診症,不少患者以為是一般皮膚病而胡亂塗上「類固醇」藥物,結果情況惡化;而四分一患者會出現併發症如「生蛇」上眼,如未能及時治療隨時喪失視力。

醫生指,若不肯定曾否出過水痘,可驗血測試體內有否抗體,惟曾注射水痘預防針的人士就無法檢測。香港有「生蛇」預防疫苗,專為 50 歲以上人士接種;曾「生蛇」的人士亦應接種,因「生蛇」有第二次感染機會。

生蛇的預防

📌 增強免疫力 – 平時注意飲食、適量運動、保持空氣流通等。
📌 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保柏網頁 )


相關文章

【為你拆解「生蛇」的迷思】
「生蛇」是帶狀疱疹病毒,它有一個特性就是潛伏在神經線裏面。生蛇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小時候病毒會導致水痘,康復後會潛伏在神經線裏至再次發作的時候,就變成生蛇。所以沒有出過水痘是不會生蛇的;不過,只要一旦出過水痘,水痘的帶狀疱疹病毒就有機會潛伏在神經線上,等待甦醒的時機,便形成生蛇。
曾經被生蛇困擾也不代表十分了解這個病症,就讓我們為大家拆解以下一些生蛇的謬誤吧!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