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冠疫情嚴峻,不少確診者都要居家隔離檢疫,專家指輕度症狀者可以透過食必理痛或傷風感冒藥等來紓緩症狀。但如果小朋友不幸染疫,這些成藥又是否適合他們服用呢?
兒科醫生指,必理痛等藥物確實有紓緩症狀或退熱的作用,不過要視乎該藥物適用的年齡,父母應要仔細閱讀藥物包裝上的標籤,或先請教藥劑師及醫生。
兒科醫生指小朋友是可以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但必須注意服用的分量及確定孩子沒有藥物敏感。
撲熱息痛是什麼?
撲熱息痛(又稱醋氨酚)是一種退熱鎮痛藥物,常用於治療頭痛、一般痛症,亦可幫助退燒及紓緩傷風感冒的症狀。
撲熱息痛有不同的配方,包括藥水、藥片、膠囊、粉劑(可溶水)或栓劑(塞肛用)。
市面上很多處方各和非處方的止痛藥、退燒藥和抗感冒藥的配方都含有撲熱息痛。

以撲熱息痛的藥水為例,家長應依照子女的體重(公斤 kg)x 10mg 進行計算每次進食的份量。例如小朋友重10kg,則代表他需要每次服用100mg 的藥水。由於不同牌子的撲熱息痛可能成份和濃度都並不一樣,父母要注意進食的容量(毫升 mL)。
例如:若每5毫升有125mg 撲熱息痛的水劑,那麼10公斤的小孩就應該進食100mg,即是4毫升;若該撲熱息痛水劑的濃度是每5毫升是 250mg,則代表每2毫升就已經有100mg的撲熱息痛成分了。
一般撲熱息痛可以於發燒耳探攝氏38度或以上開始使用,建議每次服藥中間應相隔 4至6小時(以醫生指示為準),而一般不要使用超過3至5天。注意在不同情況下,醫生考慮的用藥分量可能因應病人當時病情而調節。
服藥過量會引致撲熱息痛中毒
撲熱息痛容易購買及不少成藥都可能含有撲熱息痛成分,如家長沒有仔細閱讀藥物標籤,又或沒有跟指示服藥,甚至自行加大小朋友的服用劑量或次數,這些情況都可能會令兒童服藥過量而引致中毒。
撲熱息痛中毒的初期病徵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和流汗,繼而出現腹痛,肝臟增大及肝功能衰退。
過量服用撲熱息痛,即每公斤體重服多於150毫克撲熱息痛,可引致嚴重後果或生命危險。肝臟受損的症狀可能中毒後幾日才出現,因此建議家長發現服藥過量情況時,要立即帶孩子入院檢查及治療。
量度體溫
兒科醫生建議用紅外線耳探的方法為嬰幼兒量度體溫較好。
每次使用紅外線耳溫計前都要套上新的護套。探熱時記得要把耳道拉直,一歲以下兒童把耳朵向後拉直,一歲或以上的兒童至成人則需把耳朵向後及向上拉直,把探測器放入耳道內。

由於使用耳溫計量度左右耳時會有溫度的差異,所以在觀察體溫期間,都要認定以同一邊耳朵來探熱。每次在同一邊的耳朵量度三次溫度,如結果有差異,要以最高的溫度作準。
另外,由於紅外線額探的測量誤差較大,建議只用於篩查而非作診斷之用。
發燒性痙攣
小朋友發高燒時,身體可能突然抽搐,出現所謂 “發燒抽筋” 的情況。其實是「發燒性痙攣」,俗稱「驚風」。
有這種現象的多是六歲以下的兒童(通常於一至兩歲期間出現),及發燒達攝氏38度以上;而五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是百分之二至五。大約有五成的病例是遺傳得來的;其它的病例則成因不明。大約有三成的病例會復發,並通常在頭兩年半內發生。

絕大多數兒童並沒有「發燒性痙攣」的傾向,故發燒是不會引發痙攣的。而有「發燒性痙攣」傾向的兒童,初時可能因感冒、咽喉炎或中耳炎引起發燒,若體溫急劇上升,約二至六小時內會便出現痙攣的現象。痙攣其間通常會全身抽搐,但一般十五分鐘內便會自動停止。
在痙攣發作時,家長應保持冷靜,將病童側臥以確保其呼吸通暢,並盡快求救。其間可用溫水替病童抹身來降溫,及要保護病童的身軀(特別是頭部),以免撞到硬物而受傷。另外,切勿拚力制止其抽搐的動作,以免弄致骨折。此外應避免試圖將硬物如匙羮等塞入病童口中,或嘗試用力張開病童的口,此舉會弄致病童的牙齒或顎骨受損,甚至有可能令牙齒鬆脫掉下咽喉而引致窒息。
幼兒的腦部尚在發育,發燒較易出現抽搐的狀況,不過一旦幼兒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後而出現發燒和抽搐現象,即代表病情十分嚴重,家長應立即送幼兒入院治理。因幼兒可能出現腦炎或者腦膜炎等併發症,亦即新冠肺炎可能已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因而大大提升。
(參考資料:醫院管理局急症科, Hong Kong Poison Control Network)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孩子發燒要如何護理?】
孩子發燒,不少父母都會較為緊張,這是正常的。不過,發燒是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必會經歷的。除了一些很罕有的病例外,一般的「發燒」其實只是病徵的一種,因此家長應關注引起發燒的疾病,而不只是擔心體溫的高低。
→ 繼續閱讀

【玫瑰疹】BB 無故發高燒 退燒前才出紅疹
嬰幼兒身體較弱,抵抗力亦較差,容易受病菌感染。當孩子發高燒,甚至皮膚出疹,父母最為擔心。
你的小朋友有沒有試過無故發高燒,但當身體出現紅疹後,卻反而慢慢退燒?!
家長不用奇怪,小朋友很可能是患上了「玫瑰疹」。
→ 繼續閱讀
2 thoughts on “小朋友發燒可否食必理痛?”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