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要如何護理?

孩子發燒,不少父母都會較為緊張,這是正常的。不過,發燒是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必會經歷的。除了一些很罕有的病例外,一般的「發燒」其實只是病徵的一種,因此家長應關注引起發燒的疾病,而不只是擔心體溫的高低。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病菌時所產生的正常現象。引起孩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是細菌、病毒入侵而引致的,如:感冒、氣管炎、肺炎、腸胃炎等。身體脫水亦會導致小孩的體溫上升,家長應留意子女是否有嚴重的嘔吐或腹瀉而引致脫水的現象出現。

嬰幼兒免疫能力未完全發展成熟,容易被細菌或病毒入侵身體而生病,並出現發燒的情況。
孩子發燒時容易感到疲倦,精神欠佳,全身酸痛,因為出汗引致體內失水、臉部潮紅、手腳冰冷、發冷發熱的情況出現。

量度體溫

懷疑小朋友是否發燒,探熱是最佳判斷的方法,但市面的探熱針款式眾多、量度的位置亦有不同。
而且每種探熱針略有不同,判斷發燒的標準亦有所不同,如用錯標準容易誤判病情。要確保量度體溫的準確性,需注意量度的時間長度及手法,否則量度的體溫就不準確了。

首先要知道幾多度才是正常體溫?

原來正常體溫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度數。正常的體溫度數會隨着每日不同的時段、當時的活動狀況和所量度的身體部位而稍有不同;年齡及健康狀況亦會影響身體的溫度。
常見的量度體溫方法有口探、腋探、肛探、耳探和額探,而探熱針亦主要分為水銀式電子式紅外線的探熱針。

這5種量度體溫方法的標準亦稍有不同:

量度體溫方法正常體溫
耳探35.8°C ~38°C
腋探34.7°C ~37.3°C
肛探35.5°C ~37.4°C
額探36.1°C ~37.8°C
口探35.5°C ~37.4°C

嬰幼兒常用的量度體溫方法為腋探、肛探或耳探,肛探普遍被視作準確的方法。不過,肛探有弄傷嬰幼兒腸道的風險,並非所有家長都接受。

另外,不建議嬰幼兒採用口腔探熱法;水銀探熱針容易打破,亦不應給予嬰幼兒使用。腋探最為安全,尤其適用於三個月以下之嬰兒。由於額探的測量誤差較大,建議用於篩查而非作診斷之用。

孩子發燒有何護理的方法?

  • 家長需定時為孩子量度體溫,每4小時至少一次,並視乎情況調整。同時需持續觀察及紀錄孩子情況,如:精神狀況、呼吸狀況、排便狀況等。
  • 孩子發燒不舒服應帶他給醫生診斷生病的原因,並按醫生指示服用退燒藥,無論是服用次數、分量和服用的方法都必需依從醫生的處方。
  • 孩子發燒時可幫他穿上適量衣服,以免過熱或過涼。衣物應以棉質為主,容易吸汗。出汗後,應立即更換濕衣服。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於22 – 26 °C 之間。
  • 發燒出汗會令身體失去水分,所以需要給孩子補充適量的水分。餵哺母乳的嬰兒如果發燒,媽媽只要增加母乳餵哺的次數便已足夠,因母乳本身含有充足的水分。照顧者須留意孩子有否出現脫水現象,如察覺任何脫水跡象,便要立即送院診治。
  • 可幫孩子沖溫水浴或以溫水為孩子抹身,或使用退熱貼、冰袋等,以減輕不適,令他舒服一點。千萬不要用凍水或火酒降溫,這反而會令情況更差,體溫不降反升。
  • 發燒會令孩子較為疲倦,應留在家中,要有充足睡眠及休息。因發燒會減慢胃部的消化活動,因此在發燒期間須避免餵食難消化的食物,但亦毋須刻意減少餵食的分量。

(參考資料:衞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小朋友發燒可否食必理痛?】
近日,新冠疫情嚴峻,不少確診者都要居家隔離檢疫,專家指輕度症狀者可以透過食必理痛或傷風感冒藥等來紓緩症狀。但如果小朋友不幸染疫,這些成藥又是否適合他們服用呢?
→ 繼續閱讀


Epluskids_cover_玫瑰疹

【玫瑰疹】BB 無故發高燒 退燒前才出紅疹
嬰幼兒身體較弱,抵抗力亦較差,容易受病菌感染。當孩子發高燒,甚至皮膚出疹,父母最為擔心。
你的小朋友有沒有試過無故發高燒,但當身體出現紅疹後,卻反而慢慢退燒?!
家長不用奇怪,小朋友很可能是患上了「玫瑰疹」。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