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童食譜】適合9-11個月大的寶寶餐單

原來1 歲前的BB較容易接受新食物。
爸爸媽媽要把握這個「黃金期」,讓BB開始接觸不同的食物種類,累積對食物的經驗。


當BB習慣以匙羹餵食後,家長便可逐步加入各種新食物給孩子,同時應多選鐵質豐富的食物。可因應他的咀嚼能力,漸漸改變食物的質感。開始時,母乳或配方奶仍為主食;然後當固體食物分量逐漸增加時,便可減少吃奶的分量和次數了。

南瓜肉碎素麪

材料:

🔸2 – 3 滿湯匙南瓜(去皮,去核,切粒,約1厘米)
🔸1 – 1½ 滿湯匙豬肉(切碎)
🔸½ 束素麪(或稱福建麪、1束素麪可製成兩份)
🔸1 小片薑(可選擇)
🔸1 碗半水
🔸½ 茶匙植物油

做法:

  1. 把素麪放入滾水中,煮五分鐘,撈起備用。
  2. 把植物油加入煲內,加入薑片及南瓜, 略略煎香後加入1碗半水煮滾。以中火煮3-5分鐘,把南瓜煮軟成南瓜湯。
  3. 加入切好的肉碎和煮熟的素麪,把肉碎煮至熟透。
  4. 給寶寶食用前,宜將麪條剪成1厘米。

小提示:

粉、麪、意粉、米飯、麪包等都是穀物類食物,為我們提供熱量(即卡路里)。家長可選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粉麪,有助增加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豆腐紫菜肉碎粥或軟飯

材料

🔸2 滿湯匙即食壽司紫菜(撕碎)
🔸1 滿湯匙豬肉(剁碎)
🔸3 湯匙豆腐(壓蓉)
🔸1 碗粥或 ½ 碗軟飯
🔸½ 茶匙麻油

做法:

  1. 豬肉剁碎後加少量水拌匀,能令肉碎散開。
  2. 煮滾粥或加熱軟飯。一邊加入豬肉碎,一邊拌勻。轉中火,把豬肉煮至熟透。
  3. 加入紫菜和豆腐,拌匀,加入麻油,再煮兩分鐘就完成。

小提示:

紫菜和海帶含有豐富的碘質,日常生活中,我們只需進食少量碘質豐富的食物就足夠身體所需。
攝取足夠的碘質有助神經系統的發展。海魚和甲殼類海產,如:蠔、青口、帶子、蝦等亦含有碘質,其他含碘的食物包括奶和蛋。


魚肉番茄馬鈴薯字母粉

有時寶寶的食材和大人的午餐、晚餐都可以是差不多的。食材可於大人的餐單中變化出來,好處是可讓寶寶漸漸習慣吃家人食的食物,還可以為負責煮食的照顧者節省不少時間。當然,與寶寶分享食物時,鹽和調味料的分量應減少,或可在調味前先預留寶寶所需的份量。

材料 (四人份量):

🔸3 個番茄(中型,切件)
🔸3 條大眼雞魚(即木棉魚,去皮)
🔸1 個馬鈴薯(中型,去皮,切件)
🔸1.5 公升滾水,1片薑
🔸2 茶匙植物油

寶寶餐:半至一碗字母粉 🔤

魚湯做法:

  1. 洗淨大眼雞魚,然後抹乾。
  2. 燒熱平底鍋,下油,爆香薑片。把魚煎約五分鐘。在魚背取出 1 滿湯匙魚肉作寶寶餐材料。
  3. 把煎好的魚放進煲魚湯袋內紮好,然後連同番茄和馬鈴薯加入煮滾的水中,蓋上鍋蓋用中火煲 30−40 分鐘。最後可加少許鹽(約⅟₄茶匙)調味。

寶寶餐做法(一人份量):

  1. 把字母粉放入滾水,煮至軟身,然後過冷河,瀝乾水備用。
  2. 把上面步驟煎好並預先留起的魚肉去骨和搗碎。
  3. 從魚湯中取出番茄肉和⅓碗馬鈴薯,然後壓碎。
  4. 取適量魚湯在鍋中加熱,然後加入煮好的字母粉。煮滾後加入壓碎的番茄、馬鈴薯和魚肉,拌匀即可。

小提示:

🐟 大眼雞魚(即木棉魚)是十分適合用作滾湯的材料。
還有其他魚湯款式,都是營養豐富的。包括:芥菜豆腐魚湯;木瓜鲩魚尾湯;紅蘿蔔番茄洋蔥魚湯。

(參考資料:衞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適合寶寶的食物質感】
半歲的寶寶開始嘗試新食物了!
近六個月大的寶寶雖然未出牙仔,但已經可以開始進食一點點軟滑的固體食物。由只吸吮母乳或配方奶,漸漸學習過渡至約兩歲時吃質感較軟的成人食物。
由幼滑至稠、搗爛含柔軟顆粒,再進展至柔軟和刴碎的食物,循序漸進改變質感,促進嬰幼兒發展咀嚼的能力。直至寶寶能吃剁碎的食物,便可一同分享家人的飯菜。
→ 繼續閱讀


【樂童食譜】適合7-8個月大的寶寶餐單
7個月大的寶寶正開始適應吃固體食物。
如一餐的固體食物包含穀物、蔬菜、肉類、魚類、蛋、豆類和油分,而分量又足夠寶寶的需要,便可以代替一餐奶,媽媽不需要補奶。
→ 繼續閱讀

【樂童食譜】適合7-8個月大的寶寶餐單

7個月大的寶寶正開始適應吃固體食物。
如一餐的固體食物包含穀物、蔬菜、肉類、魚類、蛋、豆類和油分,而分量又足夠寶寶的需要,便可以代替一餐奶,媽媽不需要補奶。

六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嘗試固體食物時,宜先吃少量的食物蓉作適應。
到了約七個月時,爸爸媽媽便可以為寶寶設計有營養的餐單,午餐和晚餐可嘗試給寶寶半碗米糊或粥,間中可配少量水果蓉。茶點可以是水果蓉或嬰兒餅乾(間中選擇好了)。

新手爸媽如果毫無頭緒,不妨參考以下的食譜來為寶寶制作每日的美味餐單。

菜心蛋黃米糊

材料:

🔸6 平湯匙嬰兒米粉
🔸160 毫升(= 512 安士)母乳或嬰兒配方奶
🔸5 片菜心嫩葉
🔸半隻蛋黃

做法:

  1. 洗淨菜心,放在滾水焯熟,取出瀝乾。把菜葉切碎或用過濾網磨成菜蓉。
  2. 把雞蛋放在已注入清水的鍋中,煮約10 分鐘至熟透。然後剝去蛋殼,取出半隻蛋黃,用叉把蛋黃壓碎,並加入少量開水調成滑糊狀。
  3. 把奶加入嬰兒米粉調成的米糊,加入菜心蓉和蛋黃蓉便可食用。

小提示:

嬰兒米粉一般加添了鐵質,對未進食肉類的嬰兒來說,嬰兒米粉是攝取鐵質的重要來源。除嬰兒米粉外,亦可讓寶寶嘗試其他已加添了鐵質的穀物糊。家長可閱讀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以了解產品是否加入了鐵質。


雞肉青豆粥

材料 (兩次分量):

🔸2 滿湯匙去皮雞肉(剁碎)
🔸2 滿湯匙青豆(新鮮或冷藏)
🔸1 碗半粥
🔸1 茶匙植物油

做法:

  1. 先把青豆煮熟,瀝乾。然後放在濾網上,用匙羹背把青豆壓成蓉並隔去青豆皮。
  2. 把粥煮滾,加入已剁碎的雞肉。用筷子拌勻並把雞肉弄散,煮至熟透。
  3. 加入青豆蓉及植物油,煮滾即可。

小提示:

🥩用肉煮成的肉汁或肉湯,只含少量營養素。如要攝取較多的肉類營養素,如鐵質,可因應寶寶能接受的食物質感,把肉類剁碎或攪碎成肉蓉,讓他直接進食以吸收更多營養素。

🥬纖維較多的蔬菜和乾豆類食物(如粟米粒和紅腰豆等),皆對寶寶有益。只要先煮軟,再用湯匙壓成蓉,並在濾網過濾,寶寶便能享用更多種類的食物。


南瓜豆腐粥

材料 (兩次分量):

🔸3 滿湯匙南瓜( 去皮,去核,切粒,約1 厘米)
🔸3 滿湯匙豆腐
🔸1 碗半粥
🔸1 茶匙植物油

做法:

  1. 南瓜粒隔水蒸10-15分鐘至軟。
  2. 用叉把豆腐和南瓜壓成蓉,備用。
  3. 把粥煮滾後,加入豆腐蓉和南瓜蓉,拌勻。
  4. 轉為中火,加入植物油多煮2分鐘即可。

可使用其他瓜菜或根莖類蔬菜代替南瓜,如冬瓜、合掌瓜、番薯、紅蘿蔔等。

小提示:

🍠 南瓜、番薯、紅蘿蔔、馬鈴薯等可預先蒸熟,壓成蓉,然後放進冰模裏蓋好,再放入已貼上製作日期標籤的密封膠袋內,最後儲存於冰箱冷藏,最多可存放一星期。

♨️ 食用前,取出所需分量,放在碗內於雪櫃冷凍格內解凍,然後徹底翻熱至滾燙,或把冷藏的食物蓉直接放進鍋中翻熱。

(參考資料:衞生署 家庭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適合寶寶的食物質感】
半歲的寶寶開始嘗試新食物了!
近六個月大的寶寶雖然未出牙仔,但已經可以開始進食一點點軟滑的固體食物。由只吸吮母乳或配方奶,漸漸學習過渡至約兩歲時吃質感較軟的成人食物。
由幼滑至稠、搗爛含柔軟顆粒,再進展至柔軟和刴碎的食物,循序漸進改變質感,促進嬰幼兒發展咀嚼的能力。直至寶寶能吃剁碎的食物,便可一同分享家人的飯菜。
→ 繼續閱讀


【嬰幼兒飲食加固 – 時機篇】
寶寶一般出生後的首六個月都是吃母乳或嬰兒配方奶,但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單靠吃奶已不能滿足他身體新陳代謝、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開始要從吃固體食物來吸收各種不同的營養。基本上大約六個月大的寶寶,大多數能夠開始進食固體食物。
媽媽怎樣才知道寶寶已經預備好可以食固體食物? 過早或遲了加固會有什麼影響?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