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內窺鏡檢查

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Gastroscopy),俗稱照胃鏡,是利用一條直徑約0.9厘米、前端裝有光學鏡頭及沿療通道的細長軟身膠喉管子,胃內窺鏡是經口腔進入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內窺鏡以檢查上消化道的病變,過程大概約15分鐘。讓醫生可觀察內部組織健康狀況,與及需要時可從胃鏡的小孔伸出夾子,為病人抽組織作顯微鏡細胞活檢。另外在內窺鏡程序的同時,醫生亦可為病人提供適當的治療,包括切片檢查或瘜肉切除,胃出血止血術,腸胃道狹窄擴張術等,用途非常廣泛。 胃鏡檢查能清楚看出上消化道之疾病,如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癌、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癌或十二指腸潰瘍等。


甚麼是胃癌?

胃癌是由胃部組織的惡性腫瘤所引發,其生長速度緩慢,可長達數年症狀才逐漸出現。胃癌會擴散至附近器官,包括肝臟、胰臟和大腸,亦可通過淋巴系統擴散至淋巴結或透過血管擴散到肺部等器官。胃癌截至2016年,胃癌死亡個案佔本地全部癌症死亡個案的5%;其中男性患者較多,其高危原因包括感染幽門螺旋菌、吸煙、飲酒、進食高鹽和精製食物與及肥胖人士。

內窺鏡程序安全嗎?

現代的內窺鏡經多年發展在儀器及技術上已相當成熟,安全系數亦非常高。但極少部份病人仍會在手術過程出現些風險,例如鎮靜麻醉藥影響心肺功能、吸入性肺炎、腸胃道出血(多數只在切瘜肉後出現)、腸胃穿破(極為罕見)等。個別有長期病患或曾接受腸胃手術的病人風險可能會較高,醫生會在程序前為你詳細分析。

術後護理及注意事項

於私家醫院的日間內窺鏡服務進行內窺鏡程序後,一般情況下病人會於醫院休息 1-2 個小時,待鎮靜麻醉藥的效果散去後便可回家休息,由於用藥後病人會較疲累,因曾注射鎮靜劑,建議由家人陪同回家。由於鎮靜劑和麻醉藥會對你的協調和判斷能力造成短暫影響,所以檢查/手術後24小時內,應避免駕、喝酒、作出任何重要決定,或簽署法律文件。

術後覆診安排

OGD 4內窺鏡只是醫生診症及治療的一部份,於檢查後醫生會安排你在適當的時間覆診,為你解釋你的內窺鏡發現及有關的病理報告,以及討論對病情最理想的處理方法。故此,術後的覆診是十分重要的。

建議以下人士進行胃內窺鏡檢查
  • 消化不良
  • 懷疑上消化道腫瘤或癌症
  • 吞嚥困難或火燒心口等徵症
  • 體重下降、貧血、黑便等懷疑上消化道出血及潰瘍
  • 肝硬化病人(以檢查有否患有食道靜脈曲張)
檢查前注意事項:
  • 檢查前六小時需開始禁食,前一天亦儘可能避免飲用奶類飲品
  • 如有服用任何定期藥物:如亞士匹靈或抗凝血劑 (如Warfarin);其他藥物如高血壓、糖尿、心臟藥或有對任何藥物有敏感的,請通知醫生並聽從指示服藥
  • 病人不宜親自駕駛,請由親友陪同接送
  • 除去假牙、飾物及金屬物品
檢查期間注意事項:

OGD 3

  • 為了確保胃鏡檢查順暢,醫生將會處方局部麻醉藥噴霧在喉嚨處和靜脈注射的鎮靜藥物
  • 病人應遵照醫生指示用鼻呼吸及放鬆
  • 醫生將會在胃內抽取組織出來化驗,但應診者不會感到痛楚;整個檢查約十五分鐘便完成
  • 如發現有胃出血情況,醫生將會進行適當的治療程序
  • 檢查後需等兩小時後或完全清醒才可進食


相關醫療專題

胃癌 (Stomach Cancer)
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是癌症中死亡排名的第四大殺手,每年新症接近一千宗。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胃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延誤診治,因此過半患者到察覺患病接受治療時,通常已擴散到其他組織,病情已到達中晚期。預防胃癌主要從飲食著手,多吃新鮮蔬果,減少進食醃製類食品,若持續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徵狀,應特別留意。
→ 繼續閱讀


【大腸內窺鏡檢查】
清腸戒口是大腸鏡檢查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準備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大腸鏡是否可以順利進行以及檢查的徹底性。因其需要利用一根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充氣後觀察大腸粘膜,檢查時如果仍有很多糞便就會影響檢查和觀察, 甚至不能完成全結腸檢查, 或因糞便掩蓋造成漏診。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