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感的誘發因素


鼻敏感,又稱為「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全世界的平均發病率為13.9%,近半數患者同時患有哮喘和濕疹。而過敏性鼻炎流行率較低的地區,哮喘和濕疹的流行率也相對較低。

在香港,約 4個人就有1人有機會患有鼻敏感1

嚴重的鼻敏感症狀會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更可能引致其他病症。所以,應該及早看醫生治療。

種類

鼻敏感分為季節性及終年過敏性鼻炎兩大類。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 (又稱花粉症)

  • 多由花粉與黴菌引起,在春夏較暖和潮濕的天氣下最常見。

終年過敏性鼻炎

  • 由致敏原如麈蟎及動物的毛屑、藥物等所引起。

成因

導致鼻敏感的成因複雜,可包括環境、遺傳、心理因素及接觸不同的致敏原而受影響。
大部分病人如果短期內重複接觸致敏原,敏感性將漸漸增強。
早期要接觸較大量的致敏原才會引起過敏反應,後期則只需接觸小量致敏原便會促使病發。

遺傳

據統計,如父母其中一人患上鼻敏感,子女患上的機會約30%;若父母二人均患有鼻敏感,子女患上的機會則高達70%。

誘發過敏性鼻炎的因素

致敏原刺激鼻黏膜導致過敏性反應,如:
– 家居中的塵蟎、花粉、黴菌
– 動物的毛髮、皮屑
– 羊毛衣和羽毛枕

化學品如化妝品、漆油、樟腦、殺蟲劑等氣味會刺激鼻黏膜,使症狀惡化

有些食物如海產、含酒精飲品、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等會刺激鼻黏膜的血管擴張,使鼻塞現象惡 化

混濁空氣、氣候變化如極端冷熱、乾燥或潮濕會促使徵狀發作或惡化

精神壓力、情緒緊張或疲勞過度,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

其他因素
細菌和真菌感染,使用含阿士匹靈的藥物,青春期、懷孕、月經、內分泌失調等都可能誘發鼻敏感發作。

症狀

鼻徵狀: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癢、嗅覺遲鈍、鼻黏膜潰爛、鼻子發熱等
眼徵狀:眼睛發癢、流眼水及眼紅
其他徵狀:咳嗽,或可能有其他身體敏感的情況,例如濕疹、哮喘

併發症

如鼻敏感處理不善,更有可能加劇其他相聯或併發症的嚴重性,例如惡化至鼻竇炎,因嚴重患者的鼻黏膜腫脹,並阻塞鼻竇出口,引致細菌容易積聚及感染。另外亦有可以惡化至感染性鼻炎、中耳炎等。
嚴重的鼻敏感患者會失去嗅覺、味覺,其他後遺症包括影響睡眠、令睡眠窒息症病情惡化及生活質素下降等。
鼻敏感與哮喘均是呼吸道過敏徵狀,若患者的鼻敏感情況惡化,哮喘病情亦會惡化,所以兩者需要同時治療方有效。

處理和治療

鼻敏感並沒有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預防病發及緩和病發時的徵狀。
避免接觸致敏原,多清理鼻腔,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藥物控制,或許還要採取脫敏治療。當鼻塞情況難受控時,可透過手術(如切除鼻甲組織、射頻消融術)改善鼻塞情況。
以下為常見的處理方法:

  1. 口服抗組織胺藥

一般輕微病徵的患者只需使用抗組織胺。可減少鼻水、鼻癢和打噴嚏。
傳統的抗組織胺藥可能會引起睡意;新型抗組織胺藥副作用比較少,抗組織胺藥也有鼻噴霧劑。

  1. 類固醇噴霧劑

具有抗炎作用,它只在鼻腔低劑量使用。若按醫生指示及處方,定量及局部的,副作用很少。
注意:此方法並不用於收鼻水、通鼻塞,它主要是用來控制發炎,故不要以為無效而停止使用。應該跟從醫護人員的指示來使用。

  1. 通鼻塞滴鼻劑

用於嚴重的鼻塞。
它收縮鼻粘膜中的血管,減少腫脹,從而減輕鼻塞。
注意:僅適宜短期使用,若使用持續數週,停藥後或會引起反彈,鼻塞更加嚴重。

眼部痕癢:可使用冷水毛巾敷眼或依照醫生指示滴用眼藥水。

Reference:
1. The Hong Kong Allergy Association. Rhinitis
http://www.allergyhk.org/?page_id=308. Last accessed 16 Oct 2019

(參考資料:衞生署 學生健康服務,香港過敏協會)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鼻敏感與感冒的分別】
近日天氣轉涼,不少人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喉嚨痛及眼睛癢等症狀。但究竟是因為鼻敏感,還是患上了感冒?!
→ 繼續閱讀


解開手足口病的迷思
最近本港不少幼稚園或幼兒中心都爆發手足口病,本港在過去一星期,已錄得28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較對上一周20宗增加。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調查銅鑼灣禮頓道一所留宿幼兒中心爆發的手足口病個案,有19名年齡介乎3個月至兩歲的學童及1名女職員,自上月起出現發燒、口腔潰瘍和手或腳出現紅疹等病徵,其中兩名受影響男童的呼吸道樣本對腸病毒呈陽性反應。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