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應該與父母分房睡覺嗎?

3 February 2021

小朋友可唔可以與父母同睡? 還是應該與父母分房睡呢?

不少父母習慣與自己孩子同牀睡覺,但亦經常聽到別人說,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所以小朋友自小就應該與父母分房睡覺,就不會容易造成依賴。究竟是否早早讓小朋友獨自睡覺就是好呢?

根據美國一所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科調查顯示,小時候曾經擁有與父母同牀睡覺經驗的成年人,會比其他成年人擁有更高自信。試想想小朋友做了惡夢,如果有父母在身邊同牀安撫一下的話,定會給他更好的安全感。

有心理學的專家認為,與父母同牀睡覺有助小朋友成長,如變得更為獨立、更具自信及培養更好的社交能力。一項針對英國兒童的研究指出,與父母分房獨自睡覺的小朋友,比總是與父母同牀睡覺的小朋友更難控制,更容易感到不悅,及容易發脾氣。

雖然父母與小朋友同牀睡覺有不少好處,但美國兒科醫學會曾建議,小朋友在1歲前,最好與父母「同房不同床」。因大人與孩子同床,容易在翻身的時候壓著寶寶,或是寶寶不小心被大人的枕頭或棉被蓋到,影響呼吸,甚至造成窒息。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行入睡?

有些家長認為小朋友與父母分房睡覺可培養小朋友獨立自主,亦有一些家長認為與孩子同床睡覺,可以給予孩子安全感,發展更親密的關係。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準則。最重要的是怎樣幫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睡前常規,讓他們能學會自行入睡。

一般約三個月大的嬰兒會開始有自我調整或自行安撫的能力,至9 個月大的嬰兒,大概有 50-80% 的BB能夠一覺睡至天亮。所以BB約兩至三個月大時,家長可嘗試幫助孩子建立睡前常規,好讓BB將一些日常活動與睡眠產生聯繫;即每次進行完這一連串的活動後,放BB在牀上讓他自然入睡。

當BB習慣了在自己的牀上睡覺,當他半夜醒來時也會容易再自行入睡。每個孩子的特性都有不同,家長可以根據 BB的特點和生活習慣,幫他建立屬於自己的睡前常規。

家長在BB睡前的20至45分鐘,可關掉電視和其他電子熒幕產品,安排一些平靜、輕鬆的活動,例如說說故事、嬰兒按摩、唱催眠曲、聽輕音樂等等,讓小朋友接收到差不多要睡覺的訊息。讓孩子習慣每完成這些固定的活動後,便到睡覺的時間。然後將清醒但已有睡意的寶寶放上嬰兒床,讓他學習自行入睡。

不良睡眠習慣

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妨礙嬰幼兒順利學習自行入睡的最常見原因。

  • 必須在照顧者的懷中、牀上、輕搖來哄才肯入睡
  • 必要吸吮奶咀、乳頭、吃奶才肯入睡

這些模式一旦成為習慣,寶寶便會過分依賴照顧者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令家長花上不少時間和精神。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預防嬰兒猝死 要確保寶寶睡眠安全
照顧初生嬰兒一定要萬分小心,否則很容易釀成嚴重意外!
特別是初生嬰兒的睡眠狀況,新生BB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狀態,睡得安穩是很重要的。
新生BB不懂翻身,父母需要有危機意識,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可以讓父母睡得安心。
→ 繼續閱讀


嬰兒的睡眠模式
嬰兒的睡眠可分為不同的狀態,有淺睡、熟睡、睡醒的幾個階段。
由淺睡到熟睡再到淺睡為一個循環;在嬰兒期,每一循環大約數十分鐘。隨着寶寶長大,循環的時間慢慢增長,約3至6歲時, 每個循環的時間約90分鐘,與成人相近。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