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點
隨冬季的來臨,氣候漸冷。此時香港平均溫度約20度。
小雪養生法
1. 增加日照和光照時間 – 壯陽氣、溫經脈
冬季屬陰盛陽衰狀態,此時適當的曬太陽能助人體的陽氣升發,有壯陽氣、溫經脈的作用。
由於小雪代表已漸入冬季,根據《史記·太史公自序》,冬季養生關鍵在於「藏」-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女生比男生特別易手腳冰冷,建議順應天氣去養生,由早臥早起,改為早臥晚起,晨運也應待太陽出來後才進行,補充身體所需陽氣。
2. 增加日照和光照時間 – 消除憂鬱感,安撫情緒
冬天易使人情緒低落,故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儘量使工作環境或家居充滿亮光,能安撫人的情緒,減輕或消除憂鬱感。
於寒冷時人們大多選擇待在室內,令運動量大幅度減少,建議大家把握太陽出來時多到戶外散步與運動,以預防冬季憂鬱與促進健康、增加循環。

3. 飲食重在「防寒養腎」。
小雪時節氣溫下降,人們穿得嚴實,令體內的熱氣難姒散發出去,加上身體活動較少,此時如果急著大肆進補,比較容易生口瘡唇炎,甚至是引起口乾上火等。
因此,小雪時節不建議太過頻繁的羊肉爐、麻辣鍋等,容易助長「內火」。
此時飲食應重在「防寒養腎」,建議適當吃些溫性補血和益腎的食物,例如黑米、黑芝麻、木耳、海帶、紫菜等黑色食物,以及雞肉、豬肉、桂圓、栗子、合桃等補腎食物。煮菜煲湯水時也可以加一些溫性的材料,令本身寒性的食材沒那麼寒涼,例如可以加生姜、蔥白、胡椒、花椒、小茴香等等。
以下為一些養生節氣食材推介及其特性:
栗子
性味咸溫,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氣之功,十分適合冬天進食。
核桃
性味甘溫,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的作用,是冬天常食的不錯的選擇。
蘿蔔
性味辛甘微涼,有行氣、化痰、消食之功。一般冬季人們常進補,少活動,因而容易「熱氣」。此時進食蘿蔔,具有清熱行氣,消積除脹的作用。



最後更新:22/11/2021
(參考資料:醫院管理局 中醫動,天文台)
其他文章

【港·中醫】4大穴位助消滯
每逢佳節,家人、朋友相聚,都會品嚐不少應節食品,如月餅、糉、年糕等等,很容易便感到飽滯,胃脹不適,怎麽辦?
據中醫角度,人體有4個穴位,有助消滯及促進脾胃消化和排便。
就讓我們同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啦!
→ 繼續閱讀

【港·急救】哽塞可致呼吸困難 學懂謙烈治法 有備無患
本港今年出現多宗疑食物哽喉死亡事件,包括上月 7歲女童疑進食啫喱糖時哽喉 ,及葵涌一名 58歲女子進食燒賣時,疑意外哽喉暈倒。年中更曾有一名 56歲女子在酒樓進食鮑魚時哽喉。
除了小朋友,長者亦經常會在進食時遇到哽喉意外!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