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含豐富蛋白質及奧米加-3 脂肪酸,有人體成長和發育所需的多種營養素,部分魚類的魚油含有豐富的DHA、EPA,相信不少人都認為應該多吃魚。不過,食安中心就提醒大家要留意個別魚類的汞含量。孕婦和兒童較易受汞毒性影響,故應避免進食汞含量可能偏高的某幾種魚類。
汞是什麼?
汞,即是水銀,是一種以微量存在於大自然空氣、水及土壤中的危險化學物。這種金屬可在大自然中與其他物質結合為無機鹽,又或與有機物質結合為甲基汞,它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有機汞。
汞一般通過火山爆發和採礦而進入環境、河流和海洋中。工業廢物的污染會增加汞排放。水中的微生物會把無機汞轉化為甲基汞,魚類吃下這些微生物會在體內積聚甲基汞。
魚類中的汞含量,視乎其品種、年齡、食物來源和生活水域而定。本港市面供應的大部分魚類汞含量相對較低,但一小部分則含量偏高。

甲基汞的影響
甲基汞的含量在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中會較高,因大魚吃小魚後會令甲基汞含量沿食物鏈不斷增加。生存時間愈長和位於食物鏈頂部的魚類,往往會積累較多的水銀。甲基汞對胎兒發育中的腦部損害很大,而且就算烹煮魚類亦不能減少甲基汞。
甲基汞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小朋友發育中的腦部,是毒性最強的汞形態。人們最常因為食用魚類而攝取到甲基汞,它可透過胃腸道輕易被人體吸收,並迅速進入腦部。攝取大量甲基汞會影響胎兒及兒童腦部發育,對成人則會損害其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

常見魚類的汞含量
在本港買到的魚類,大多水銀水平偏低,根據食安中心研究和海外報告的結果,以下是一些水銀水平較低的魚類:三文魚、沙甸魚、鯇魚(草魚)、鯪魚、烏頭、 䱽魚、泥鯭 、大頭、馬頭、黃花魚、桂花魚(鱖魚)、紅衫及大眼雞(木棉)。
以下是一些水銀水平較高的魚類:鯊魚、劍魚、旗魚、方頭魚、金目鯛及某些品種的吞拿魚(金槍魚),如藍鰭吞拿魚及大眼吞拿魚。





(參考資料:食安中心 – 魚類的汞含量與食物安全)
水銀安全攝入量及其影響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已制訂甲基汞的安全攝入量,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人體每公斤體重1.6微克。
發育中的胎兒是最容易受甲基汞毒性影響,孕婦和正值生育年齡婦女的甲基汞攝入量都不應超出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由於甲基汞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可排出體外,為安全起見,計劃懷孕的婦女最好在懷孕前至少半年前開始避免進食汞含量較高的魚類。
食安中心建議
食安中心建議市民宜進食不同品種的魚類,切勿偏吃某幾種魚類。要取得吃魚的最大效益同時又盡量減低甲基汞造成的風險,適量進食魚類是關鍵重點。
另外,孕婦、介乎生育年齡的女士、嬰兒和幼童應避免選吃汞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含有優質蛋白質及少量飽和脂肪的魚類,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適量進食及均衡膳食可避免因偏食而攝取過量汞。
關鍵字 : #水銀
(參考資料: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最後更新:19/7/2022
其他文章

【港·健康】咖啡因過量攝取之副作用
不少香港人都習慣每日至少飲一杯咖啡或奶茶,早上或午後飲一杯可以醒神一下。
咖啡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有提神作用。輕度至中度攝入咖啡因可以為身體和情緒帶來好處,但若攝取過多咖啡因,便有機會引起副作用和導致健康問題,影響日常生活。
→ 繼續閱讀

【痛風高危因素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
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