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要到了,橘澄澄、圓潤飽滿的柿子深受大眾喜愛。
柿皮薄香甜,容易入口,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是養生的選擇!
可是傳說中食柿子有不少禁忌,特別是同蟹一起食會引起屙嘔肚痛,或者空肚食柿會引發廣為人知的「柿石症」等,真是令人又愛又怕呀!
究竟柿子有哪些宜忌?引起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柿子的盛產地為中秋節應節水果之一,屬喬木,原產於中國,現亦種植於日本、台灣、印度、菲律賓、美加等地。
種類估計約有千多種,主要分為水柿、紅柿和甜柿三大類,當中深受歡迎的日本富有柿屬甜柿類,特質為皮肉爽脆。
柿子營養價值高,含有鈣、維他命 C 、胡蘿蔔素、糖和蛋白質及鐵、碘等微量元素。
柿的功效

提昇免疫力
成人每天的維他命C攝取量應不少於 45 毫克,而大半個柿子的含量達66毫克。
維他命C有助扺抗細菌和病毒,增強免疫力,減低患上感冒或傳染病的機會。
養顏護膚
柿子的維他命C、β-胡蘿蔔素、類黃酮(flavonoids)含量高,具抗氧化作用。
維他命C亦促進骨膠原生成,保持皮膚健康。
護眼
柿含豐富的維他命A,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預防夜盲症及有助保持眼睛健康。
防便秘
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100克新鮮柿子含有3-4 克膳食纖維,對於改善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
去水腫
柿子的鉀含量高,有助體內多餘的鈉排出體外, 達致鉀鈉平衡,預防水腫和高血壓。
但注意有患腎病的人切勿食用過量,以免加劇病情。
止咳化痰
根據《本草綱目》:「柿子 味甘性寒,能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治療熱, 咳。」
柿可以止咳化痰,適合醫治秋天乾燥引起的咳嗽。
降低心臟病風險
2012年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指出,類黃酮攝取最多的組別比最少的組別降低了18%與心臟有關的死亡風險。
柿子內的抗氧化物,包括維他命C、β-胡蘿蔔素、類黃酮(flavonoids)等,有助減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降低患糖尿病風險
2015年刊登於《營養代謝心血管疾病》期刊研究指出,攝取高含量的β-胡蘿蔔素有助降低患上糖尿病二型的機會。
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2013年在《營養學與新陳代謝年鑒》一項研究指出,連續十二個星期每天吃柿三次,當中的水溶性纖維有助減低血中壞膽固醇的水平。

禁忌
禁忌 1:不宜空肚食杮
由於柿子含有柿膠酚、果膠、單寧酸(鞣酸),若空肚進食大量柿子,容易跟胃酸結合,凝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可能引起「胃柿結石症」,中醫稱為「柿石症」。
禁忌2:不可與海鮮或乳類製品同吃
單寧酸容易與胃酸產生交互作用,如果柿子與高蛋白的海鮮、肉類或乳酸菌食物等一起吃,會使食物在胃裡沉澱結塊,難以消化,進而造成腸胃不適。
若吃柿子感到腸胃不適,可多喝水紓緩症狀。


禁忌3:不宜食柿皮
因為柿皮的單寧酸含量最多,建議不食柿皮。
禁忌4:缺鐵性貧血患者,糖尿病患者及腎臟病患不宜多食
單寧酸易與鐵結合,會妨礙人體對鐵質的吸收,故缺鐵性貧血患者不宜多食。
柿子的糖份高,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以免病情惡化。
柿的鉀含量高,腎臟病患,尤其是使用利尿劑的患者,不建議食用。
(參考資料: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最後更新:17/09/2021
相關文章

【中秋應節食品 – 柚子】
中秋節飯後或品嚐月餅後,不少人會吃水果應節,尤其是果肉飽滿又多汁的柚子 (又名碌柚或沙田柚)。
柚子除了味道清甜外,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顯示,柚子的營養豐富,如維他命C、鉀質和纖維素等。但原來吃柚子也有學問,一起看看它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注意事項吧!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