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過後小朋友們又要開學啦!
不少剛上幼兒班或幼稚園的小朋友,每當要與父母或工人姐姐分離的時候,他們都會大哭大鬧、發脾氣、抓住大人唔放手。
爸爸媽媽或會擔心孩子是否有分離焦慮症?!
究竟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身上。
一般常見的焦慮症狀有:
❤️生理上:心跳加速、肌肉繃緊、呼吸急速等
💛心理上:害怕、緊張,而且會維持一段長時間
💙行為上:逃避害怕的場合/事情,又或者在極度緊張、擔心的心情下面對這些場合/事情
幼童有分離焦慮的原因,主要因為害怕與照顧者(如父母)分開,孩子會感到焦慮不安而出現情緒失控。
其實這種分離焦慮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反應,當孩子逐漸對新環境、新面孔熟悉,大多會減少情緒失控的次數。因此,這種分離焦慮一般都不屬於病態。
不過,如果發現小朋友持續哭鬧,拒絕上學,極抗拒與照顧者分離,或上學後經常發惡夢,或因害怕父母不在身邊而不敢睡覺等;家長便要留意孩子是否可能患上分離焦慮症了!

4招幫你解決小朋友分離焦慮問題
當爸媽一離開小朋友、或是主要照顧者離開了小朋友的視線,他就會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對小朋友而言,有分離焦慮的情況出現,主要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怎樣可以讓小朋友返學前有足夠的安全感,唔會咁容易情緒失控,大哭大鬧呢?
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幾個方法,可能有助解決小朋友學前的分離焦慮問題。
提前讓孩子熟悉環境
家長可預先陪同孩子參觀一下即將上學的幼兒園/幼稚園,參觀一下課室、遊戲室、洗手間等,令他們熟習一下新環境。如果未能預先參觀,亦可多帶孩子到學校門前看看
向孩子多說關於上學的事情
家長可在家裏和孩子預習上學的情景,例如把校服穿上,背起書包,扮演上課等情境,這樣可讓小朋友增加對學校的熟悉感。家長可以在家中多說有關上學的正面事情,例如在學校可以有圖書看、有玩具玩、仲有老師和同學仔的陪伴等,以增加孩子對學校的好感。
準備一些隨身小物件
對小朋友來說,有些隨身物品可能有着安撫的力量。這些小物件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具,亦可以是父母主動給予的一個小物品,並告訴孩子該物品可代替爸媽在學校陪伴自己,讓小朋友想念爸媽時就可以看看小物件。當孩子感到焦慮時,這小物件便能產生安撫的作用。
溫和平靜地和孩子告別
家長應盡量以溫和、平靜的態度與孩子道別,告訴孩子他們會去哪裏,做些什麼,然後甚麼時候會回來接孩子。很多時候偷偷離開孩子,不告而別,或告訴他們會馬上回來等謊言,只會令孩子更不安和擔心。
其實,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都唔同,父母需要保持耐性,根據孩子的成長節奏而提供幫助。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持續到六、七歲仍然沒有改善,甚至嚴重的趨勢,就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相關文章
返回醫家樂童主頁

【孩子焦慮症 – 三大特徵】
在香港這個充滿壓力和競爭的城市,小朋友同樣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壓力」。
臨床心理學家指出一般14歲以下兒童較常見的情緒病是焦慮症。
孩子焦慮症 – 三大特徵
1. 行為倒退
2. 行為異常
3. 無故出現身體不適
→ 繼續閱讀

【孩子做錯事情不道歉 家長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總是不留餘力。
眼見孩子犯錯,不少家長都會希望幫助子女糾正錯誤,有些時候更激動得禁不住破口大罵,或加以處罰 。可是仍但往往未如期望 ,除了影響親子關係外,更有可能影響孩子心理發展。
「你成日都咁跩!」、「你真係無用」、「你咁蠢」之類的責罵說話,讓孩子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認同感,甚至令他們培養出負面情緒。
→ 繼續閱讀
One thought on “小朋友返學有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