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蚊用品】嬰幼兒安全使用點揀好?

1 May 2020

春夏將至,蚊季又快到了!多雨的天氣是蚊子孳生繁殖和活躍的季節,爸爸媽媽最怕孩子被蚊咬到又紅又腫,甚至起水泡,所以一定要做足防蚊措施。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分析了市面上部分驅蚊產品的資料,發現大部分驅蚊產品的主要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IR3535)、香茅油、對-薄荷烷-3,8-二醇(PMD)及甲基壬基酮(IBI-246)。其中避蚊胺 (DEET) 是最常用的,被廣泛使用了超過 50年。

驅蚊產品的成分濃度主要只影響其發揮作用的有效時間,並不會影響其驅蚊效能。以避蚊胺為例,如濃度少於10%,防蚊的有效時間只有1至2小時;但如果濃度達30至35%,有效時間則會增長至6小時。皮膚磨擦、流汗或身處的環境等,都會影響產品的驅蚊效果,如有需要應按時再添加驅蚊產品。

undefined DEET (避蚊胺)

🦟️ 避蚊胺頗具防蚊成效。
🦟️ 安全性曾備受質疑,尤其是用於兒童身上。

專家指如遵照產品標籤上的指示,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應不會有危險的。只要依照產品指示使用,避蚊胺對人體是安全的,孕婦及授乳母親亦可安全使用。最重要是不要將避蚊胺吸入鼻中、吞進肚內或揩入眼睛。在極少數情況下下,使用含避蚊胺的產品也可能會引起皮膚出紅疹,如使用了含濃度超過50%避蚊胺的驅蚊劑亦可能會引致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及令皮膚或黏膜受刺激。因此,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成人和兒童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不應超過35%及10%。

undefined野紅茄提取物(甲基壬基酮)

🦟️ 研究指是來自番茄的天然物質,屬較新的一種驅蚊成分。
🦟️ 能干擾蚊蟲辨認人體釋放的二氧化碳,達致驅蚊效果。
🦟️ 曾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列為第四類有毒化合物 (即幾乎無毒),性質安全溫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undefined香茅油

🦟️ 是由香茅草提煉出來的物質,普遍認為安全性良好。
🦟️ 塗搽香茅油後,首30至40分鐘尚能預防大部分種類的蚊叮,但防護作用通常不多於2小時,比其他驅蚊成份消褪得較快。

使用驅蚊劑時應注意的事項:

  • 6個月或以下的嬰兒不應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應盡量採取其他的防蚊措施,以防止蚊蟲叮咬。
  • 若在兒童身上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濃度不應超過10%。
  • 不要讓兒童處理或自行塗抹驅蚊劑;成人應先將昆蟲驅避劑塗抹於自己雙手,然後才塗抹在兒童身上。
  • 避免把驅蚊劑塗抹於兒童的手上、眼和口部周邊、傷口或敏感的皮膚;。
  • 兒童回到室內後,應把殘留在皮膚上的驅蚊劑洗淨。
  • 如使用噴劑,應在較空曠的位置噴灑,以免大量吸入。並且遠離火源,以免引起火災。
  • 不要在食物附近使用驅蚊劑,亦不要用沾有驅蚊劑的手直接拿取食物或揩擦眼睛。
  • 曾經塗上驅蚊劑的衣服,應用肥皂和清水洗淨。
  • 孕婦可使用含避蚊胺成分(濃度約20-30%)的驅蚊劑,可塗在衣服(長袖上衣及長褲)及在外露的皮膚上。
  • 建議哺乳期間的母親於餵哺嬰兒前,應先洗去她們的手部和身體上的驅蚊劑。

(參考資料:衛生署)


相關文章

【隱翅蟲含腐蝕性毒液 可致皮膚潰爛
接觸隱翅蟲不會對皮膚帶來傷害,但牠若遭拍打便會釋出具腐蝕性的毒液,皮膚一旦接觸到這些毒液後,會受到相當於二級化學反應的灼傷。患者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過敏反應,出現瘙癢、灼痛的感覺,抓破後還會導致糜爛,嚴重可致發熱及頭暈等症狀。如遇隱翅蟲千萬不能觸摸或拍打牠,因牠會釋出毒液,建議可用物件如扇、紙、筆等,將它掃走,或用殺蟲水殺死隱翅蟲。 → 繼續閱讀


【日本腦炎 – 防蚊與注射疫苗同樣重要】
日本腦炎是一種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致,經蚊子傳播的疾病。日本腦炎主要流行於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郊外及農村。兒科醫生指出通常都是動物本身感染日本腦炎,例如豬、水鳥等,然後三帶啄庫蚊叮過他們後,人類再受叮感染。病毒潛伏期大約4至14天,大部份受感染者没有明顯病徵,或只有發燒及頭痛等輕微病徵。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