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心病為頭號殺手,探討冠心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其中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 最為普遍,而我們時常聽聞因心臟病發 (如急性心肌梗塞) 而暴斃的,也多屬於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成因是因為膽固醇層在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令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導致運動時或心情緊張時出現心絞痛

冠心病的成因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是一種當冠狀動脈無法滿足心肌新陳代謝所需的血量引起心臟肌肉缺血缺氧的疾病。「冠心病」的形成往往是冠狀動脈內發生粥狀硬化,使管腔變窄所致。

動脈粥狀硬化是脂肪於心血管內積聚的結果,當血液內的脂肪(如膽固醇)經由血液輸送至身體各器官,其中部分可能會聚積於血管的內壁,形成類似濃粥的黏液。血管會因而失去彈性而硬化,而管腔亦會漸漸收窄,減少了血液的流量。當「冠心病」患者過勞或進行一些較為劇烈的活動,血液於過窄的管腔內輸送會供不應求,導致心臟肌肉缺氧而引起心絞痛。另外,如果血管突然被血液凝塊堵塞而導致心肌梗塞,更可能引致死亡。

冠心病需要及時治療,常規治療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藥物治療

目前冠心病的常用口服藥包括以下幾類:

  •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主要作用是拮抗血小板的功能,使人體內的血栓不易形成,減少病人發生急性血栓事件的風險。
  • 降脂藥物:如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等,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同時也有降低甘油三酯、抗炎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等多種降脂外效應。
  • 血管緊張素受體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或雷米普利等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或替米沙坦),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壓,抑制心室重構,改善冠心病患者遠期預後。
  • 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或比索洛爾等,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室重構,改善冠心病患者遠期預後。
  • 擴張血管的藥物:如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酯片,主要作用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缺血症狀。

(二) 「通波仔」手術

冠狀動脈血管形成術,俗稱「通波仔」,是指利用導管技術,把氣球插入動脈,以擴張氣球的方式壓縮阻塞動脈的脂蛋白物質,從而撐開動脈。氣球通常會與冠狀動脈支架一起植入血管,絲網支架可將動脈再次變窄的機會由 40%降至 25%。支架的種類有傳統的裸機支架、較新的藥物洗提支架及外層可被生物分解的支架等。

在2014年,歐洲心臟協會指出,當血管收窄的程度超過百分之五十,而同時出現附帶條件,如收窄位置屬於主幹或左前幹支(因死亡率的風險較高)、出現缺血的情况和病徵嚴重等,便需考慮通波仔。


通波仔手術治療的首要目的是減低死亡率,其次是希望能減輕病徵。雖然通波仔手術的成功率愈來愈高,但治療後仍有復發風險。通波仔後植入支架,支架的選擇對病人是十分重要,不但會影響血管柔軟度,更會影響復發率。幸好,醫療技術日新月異,除了以往沿用的多種支架外,第二代的可溶支架「鎂合金生物全溶解支架」可為病人提供更多的選擇。

由於年輕患者的血管與年長患者的不同,選擇支架的考慮因素亦有不同。年輕患者血管較富彈性,鈣化情况較輕微,而從人均壽命計算,將來要再次動手術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可溶解的支架較適合他們。年長病人較常出現瀰漫病變,即大部分或整條血管有多處收窄,鈣化情况較嚴重,傳統藥物塗層支架支撐力較強,較適合他們。

由於支架植入後血液很容易在支架表面凝固形成血栓,而形成血栓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因此,手術後必須長時間進行服食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療程,以減低血栓風險。

通常「通波仔」手術都只會使用局部麻醉,手術需時1個半至三個小時,大部份手術順利的話都能在手術後翌日出院,成功率超過九成。現時通波仔手術的復發率低於每年10%。「通波仔」手術通常針對心臟血管動脈輕至中度的收窄情況。現時私家醫院「通波仔」手術需要大約10-30多萬元。

(三) 搭橋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原理,是從病人胸腔或腿部尋找血管,對受閉塞的心臟血管進行「繞道」,讓上游血液能夠透過替代血管到達下游,不受血管閉塞影響繼續流動。搭橋手術的病人,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外科醫生會打開病人胸腔,然後將進出心臟的血液,引流至心肺機。然後,外科醫生會從病人的胸腔和小腿尋找合適的血管,再取出用作搭橋。搭橋完成後,醫生會測試有否血液外漏的情況,如沒有外漏,便會將運行血液跟心臟重新連接。

搭橋手術一般需時 3-5個小時。收費方面,私家醫院的搭橋手術大約 40-60萬元不等。搭橋手術屬大規模的手術,入侵性高,傷口較大,留院及復原的時間亦較長,病人在此期間或會出現的痛感或不適感都較高。與「通波仔」手術相比,搭橋手術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通常針對較嚴重的冠心病。

通波仔與搭橋應如何選擇?

心臟專科醫生指,兩種手術技術不同,視乎病人的冠心病嚴重程度,中度至輕度的冠心病適合「通波仔」,嚴重的情況則適合做搭橋手術。在較複雜的情況下,如病人有多條冠狀動脈閉塞或心肌較弱,或技術上難以進行「通波仔」,例如血管鈣化,醫生便可能會選用搭橋手術。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式,患者應聽從醫生診斷的結果。

關鍵字: #心臟病#心臟病發#通波仔#搭橋手術

(參考資料: 醫管局、衞生防護中心、Mayo Clinic)


相關醫療專題

Medinfo cover_心絞痛_Angina Pectoris

心絞痛
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一般是由冠狀動脈阻塞或痙攣所導致。冠狀動脈疾病是心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為心絞痛的主要原因。
心肌缺乏血液供應時,患者會感到胸前有壓迫感,感覺胸口痛或緊悶,像胸部被重物壓著或拉緊。痛楚可能會擴散到頸部、喉嚨或臂部,令您感覺呼吸困難或雙臂似千斤重。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