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是因為心臟電力傳導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症狀。心臟跳動是由右心房的竇房結控制,竇房結產生電脈衝,心臟便會開始正常起搏。這種脈衝會傳導至心臟頂部的心房(左心房及右心房),令它們收縮,讓血液流入下方兩個較大的心室(左心室及右心室)。接着,電脈衝會傳送到心室,導致它們收縮,令血液流出心臟進入肺部,再流通全身以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的血液。
心律不整則是以上這段傳導過程出現異常,可能會出現心跳過快(每分鐘大於100下)或是過慢(每分鐘少於60下)或者不規則跳動的情況,這些都統稱為心律不整。

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有:
💓 藥物使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如降血壓藥會使心跳減緩、支氣管擴張劑則會使心跳加速。
💓 心臟疾病: 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炎等心臟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心律不整。
💓 代謝異常疾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等疾病也有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
💓 其他: 如電解質不平衡、自律神經失調、竇房結退化、情緒起伏、年紀、咖啡、茶,甚至某些興奮劑或毒品刺激,都可能造成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的病徵
心律不整的徵狀因類型及嚴重程度而異,出現徵狀的頻密度亦有不同,例如有些患者的徵狀每日均有,有些患者的徵狀則非常不頻密,亦有一年一至兩次的病例。某類心律不整可能全無徵狀,但一般來說患者也會感到:
- 心悸
- 頭暈
- 昏厥或昏倒
- 氣促
- 胸口痛
- 疲倦

心律不整的診斷
📝 心臟超聲波:利用超聲波檢視心臟、心瓣的結構和泵血動作
📝 心電圖: 可分成一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以及24小時心電圖
📝 電生理學檢查: 電生理學檢查是用心導管的技術,置放多條電極導管到心臟裡,記錄心臟內心電圖的變化及心律傳導的路徑,並經由電極導管刺激心臟,來誘發出病人潛在可能發作的各種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的治療
根據患者不同的心律不整情況、成因及嚴重程度,醫生會安排相關的治療。也有些情況是無須任何治療的,例如異位搏動,因為這類心律不整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問題。患者只須避免觸發已知會造成心律不整的因素,例如酒精或咖啡因。

藥物治療
醫生或會處方藥物來控制病人心律不整的情況,包括可緩和心律的藥物,例如β受體阻劑 (Beta-blockers);又或抗心律失常藥物,例如胺碘酮 (Amiodarone)及氟卡尼 (Flecainide)。心房纖顫的患者或須服用薄血藥物減低形成血凝塊的風險,例如華法林 (Warfarin)。
心臟復律 (Cardioversion)
醫生或會為心房纖顫進行心臟復律手術,即用除顫器在患者胸部用定量的電流衝擊心臟,令心律恢復正常。心臟復律一般須要全身麻醉,即患者全程處於睡眠狀態,但有些患者只須服用鎮靜劑紓緩焦慮情緒和放鬆。
起搏器 (Pacemaker)
醫生會建議心臟傳導阻塞或竇房結疾病患者安裝起搏器。這部小裝置一般植入胸口上方皮下,負責傳送電訊號到心臟刺激心臟以指定速律跳動。安裝起搏器通常只須局部麻醉,胸口周圍不會感到痛楚,患者全程均清醒。

心臟導管消融術 (Catheter Ablation Therapy)
這項手術適合心房纖顫、室上性心搏過速或室性心搏過速患者。醫生會確定心臟的異常位置,然後透過腹股溝大靜脈將導管插入心臟,利用熱或冷凍治療銷毀導致心律異常的部位。這種手術一般須要局部麻醉。
房室結消融術 (Ablation of the AV Node)
醫生或會為心房纖顫做導管消融手術銷毀房室結。手術前通常會先安裝起搏器。
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是類似起搏器的裝置。如醫生認為患者可能出現心室性心律不整,便會建議安裝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以監察心律和在偵察到異常時傳送少量電流糾正心律。一如起搏器,安裝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一般須要局部麻醉。
如何預防心律不整發生?
💠 在日常生活中維持穩定的情緒,避免壓力過大,遠離煙酒,注意飲食均衡,維持正常體重。
💠 不得濫用藥物以及毒品、或是興奮劑,某些強效的提神飲料也不建議太常飲用。
💠 養成運動習慣,尤其是有氧運動效果更佳,可以讓心臟維持健康。
(參考資料:醫管局、衞生防護中心、Mayo Clinic)
相關醫療專題

冠心病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 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其中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 最為普遍,而我們時常聽聞因心臟病發而曝斃的,也多屬於冠心病患者。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