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

正常的人看東西時,兩隻眼睛的視軸是平行的,雙眼會望向同一方向。斜視的患者看東西時,雙眼的視軸並不平行,一隻眼珠注視著目標,但另一隻眼珠則望向其他方向,視線因此偏離了目標。不正常的眼珠可能向內、外、上或下傾斜。

strabismus

斜視的類別

內斜視及外斜視是較常見的斜視,而上/下斜視則較為罕見。 

🤓 內斜視:雙眼望向前方物件時,期中一隻眼睛並不是望向該物件,而是斜向鼻樑方向,就稱為內斜視,亦俗稱『鬥雞眼』。

左眼內斜視

🤓 外斜視:雙眼望向前方物件時,期中一隻眼睛並不是望向該物件,而是斜向耳朵方向,就稱為外斜視,亦俗稱『射哩眼』。

左眼外斜視

🤓 上斜視/下斜視:向前直望時,斜視眼向上斜為上斜視,向下斜為下斜視。

左眼上斜視
左眼下斜視

🤓 隱性斜視
患者大部分時間外表正常,只在某些情況下斜視才會出現。幅度不大的隱性斜視基本上不會影響視力,但如果隱性斜視幅度較大,當患者處於放鬆的狀態時(例如看電視或飲酒後),又或是較疲倦時 (如剛睡醒時、晚上睡覺前或曾服用會引起睡意的藥物等),斜視的情況就會顯現。
隱性斜視的患者,因雙眼仍有機會可一齊使用,因此一般都不會引起弱視的問題。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常感到眼睛疲倦、立體視力不穩定、閱讀速度較慢、重影和其他視覺功能問題。因此患者需接受視力訓練,從而減少斜視的生現和對生活的影響。

斜視的成因

雙眼能正常的看到周圍的景物實有賴腦部、視覺神經及兩眼共12條眼外肌的協調和配合,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二為一,並產生立體感。任何先天性缺陷或後天因素傷及腦部,視覺神經或眼外肌,都可以影響到這種協調而導致斜視。程度嚴重的遠視,亦可能導致內斜視。另外,如果兩眼視力的度數相差很大而沒有適當地矯正,令兩眼所見的影像不能合二為一,亦可能引致斜視。

眼科專科醫生表示,兒童斜視大多由家長或老師發現,也有部份患者在眼睛檢查時發現斜視問題。約4至7% 兒童有斜視問題,大多數患者在2至6歲時被發現有斜視問題。至於先天性斜視,一般在6個月前已被發現,並以內斜視較多。不少家長擔心小朋友觀看太多電子產品是斜視的原因,但兩者其實關係不大。

斜視對視力的影響

初生嬰兒一般在出生後2個月視力只看到大體圖像,大約在三到六個月大左右,視覺與立體感逐漸發展,使得眼睛無論注視任何方向時,都能雙眼配合,獲得單一且清晰的影像。但是有些嬰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兩眼協調出現問題,兩眼無法配合因而出現斜視,造成雙重影像。若斜視眼未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斜視的眼睛視力發育不良而形成弱視,亦會影響視覺功能正常發展。因此,家長若懷疑孩子患有斜視,便應諮詢家庭醫生、視光師或眼科專科醫生,讓孩子儘早接受檢查及治療。

斜視的治療

斜視一般可以透過視力訓練,以提升眼外肌强度和雙眼栛調能力來處理。如因雙眼度數偏差而引致斜視,應首先矯正雙眼的度數。有些患者要配戴特殊的棱鏡鏡片。如果視力訓練效果不佳,嚴重的斜視眼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將眼外肌調校以糾正偏差的視軸。不過,大部分手術只能改善患者的外觀,而不能完全矯正斜視。決定動手術與否,可視乎患者對其外觀的接受程度,還有其他考慮因素,包括年齡及斜視眼有否形成弱視。如果年齡少於8歲而斜視眼已形成弱視,改正視軸的手術會有助矯正弱視。但如果患者8歲以上而斜視眼並無形成弱視,改變視軸的手術可能會形成複視 (重影) 現象。

​(參考資料: 衞生署 學生健康服務)


相關醫療專題

【弱視】
兒童在視力發育期的時間,眼睛基於某些原因不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影像,以刺激腦部視力區域的發展,又或是那個清晰影像因某些原因而被抑制,都會形成弱視。弱視是因為腦部視力區域發展不成熟而引起的,並不是眼睛結構的問題。
→ 繼續閱讀


【近視】
近視是兒童常見的眼科毛病。
近視的成因一般為眼球過長,令影像聚焦於視網膜的前面。有近視的兒童,看遠景時影像比看近物時模糊,上課看黑板可能有困難,看遠方景物時更可能要瞇起雙眼。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