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金遜症是甚麼?
在腦幹內有一個叫「黑質」的地方,如果「黑質」部位退化,內裡缺乏或流失多巴胺(Dopamine,神經傳導物質) 就會阻礙腦部指揮活動的能力,令患者四肢動作變得僵硬及緩慢,引起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60歲以上的人士當中就有 1%罹患柏金遜症,80歲時則上升到大約 3% 。患者大部分會在50至60歲病發,而男士罹患的比率較高。
醫學上暫時還未知道罹原發性患柏金遜症的原因,特別是導致黑質裡的多巴胺流失的原因。而早期病發的人士(45歲以前)一般可能是因為基因變異引起,醫學研究發現有幾十條基因和柏金遜症有關,所以有柏金遜症家族史的人士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確認。
柏金遜症的病徵主要分為運動性和非運動性兩種:
運動性病徵
發病時,運動性病徵一般會從身體的一邊開始,慢慢再進展到影響兩邊。
例子 | |
---|---|
身體僵硬 常見為「齒輪式僵硬」 | 患者舉手不順暢,過程是逐級而上,有時候還會結合不自主的震顫。 |
身體震動 | 這類震顫多數由一邊身體開始,而且不只局限於四肢。 1. 有狀態震顫:患者雙手舉行並停留於空中,會不停震動; 2. 靜態震顫:患者雙手處於非活動的狀態如平放大腿上,也會不由自主地震動。 |
動作緩慢 | 當示意患者重覆進行手掌開合的動作,一般是無法做到,動作會越來越慢而開合的幅度會越來越小。 病情發展至後期,更會出現「凍結」現象,如指示患者走路卻無法即時做到,或需要等待若干時間才能慢慢移動。 |
步伐不穩 | 步行時重心向前傾,碎步方式走路,起步有困難,轉彎容易跌倒。 |
非運動性病徵
- 疲倦
- 睡眠受影響
- 失聲
- 語言障礙
- 吞嚥困難
- 味覺下降
- 反應變慢
- 情緒低落,有焦慮或抑鬱的情況


柏金遜症是退化性的疾病,所以病徵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但退化的速度因人而異,有一些病患2-3年就快速退化導致要坐輪椅,也有一些病患可能超過20年才需要坐輪椅。柏金遜症很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吞嚥困難導致肺部感染。
柏金遜症只能通過臨床診斷,驗血及腦掃描只能用作排除其他可能引致柏金遜症的繼發性成因。病患如果有震動的病徵時,必須先做其他檢查,以排除是否由其他疾病造成,如甲狀腺或銅分失調(Wilson’s disease)等,因為這些疾病也會造成同樣的僵硬或震動等病徵。病患也可能需要做磁力共振掃描,檢查腦部結構以排除繼發性的可能,如中風、腦炎或腦部創傷等。
藥物治療
暫時並沒有藥物或治療方法可以治癒柏金遜症,沒有藥物能減慢退化或令腦細胞復原。現時的藥物主要幫助患者減輕徵狀和維持生活質素。若初期徵狀不影響日常生活,柏金遜症患者不一定需要服用藥物 。不過,當情況逐漸惡化,醫生會按照病人的年紀及病情而用抗柏金遜症藥物,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或「左旋多巴」的藥物。另外,病患也可能會出現便秘、情緒上或一些因藥物而引起的症狀, 醫生會因應這些變化來調整病人用藥,以舒緩其症狀。
患者日常生活上可注意以下幾方面:
定時運動對於柏金遜症患者會有幫助,可改善患者的步行速度、平衡力、手眼協調、動作的靈敏度。如:健步行,腳踏車, 太極拳等。另外,因患者多會有便秘情況,可在日常飲食中多進食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及多喝水。走路時亦要避免過急、或突然煞停或改變方向,慎防跌倒。
李可倫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
其它文章分享

【醫家解碼】動脈血栓移除術 延長中風黃金治療時限
六十多歲的王先生早前突然感到右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起初他及家人都不以為意,但過了數小時仍沒有改善,故此由家人陪同下向我求診。腦部磁力共振檢查及腦血管磁力共振造影顯示,他左腦的血管被血栓阻塞,確診為缺血性中風。
→ 繼續閱讀

中風 (Stroke)
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現問題,致使腦細胞失去血液、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例如活動及語言機能,妨礙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