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November 2019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脂肪肝也成了一種常見慢性疾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大約二十人當中,總會有一至兩個人有脂肪肝問題,所以十分普遍。脂肪肝這種疾病,可輕可重,控制住了,不讓其往壞的方向發展,那麼脂肪肝對人體沒有什麼危害。但若不理會它的話,長遠來說甚至會有肝硬化的情況,最後會演變成癌症。
為甚麼有脂肪肝會有肝硬化?
外科專科醫生解釋:「肝本身有修復能力,但在過程之中就會產生這些纖維組織,輕微的未必有事,但持續不斷的話,廣泛性整個肝都會受到影響,譬如說肝炎、酒精等都會令整個肝纖維化,初初纖維化會開始變硬,久而久之沒有彈性,肝會收縮,肝的表面也會凹凹凸凸。」
纖維化的過程,跟我們皮膚受傷結疤的情況相若。「脂肪肝的診斷大部份都是偶然發現,現在通常會透過超聲波和一種叫密度測試的方法去檢驗。」

如何判斷是屬於哪一種脂肪肝?
簡單的方法是從病人的生活習慣去判斷是酒精性或是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問題。
如果病人由朝喝酒喝到晚,因為酗酒的習慣,很大可能患有酒精性的脂肪肝問題。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大的風險因素就是肥胖。
另外驗血脂、三脂酣油、膽固醇都會知道是屬於哪一種脂肪肝。
脂肪肝大致分為兩類:
🥃 酒精性脂肪肝,成因是飲酒過度
🥃 非酒精性脂肪肝,由糖尿病或肥胖等其他成因導致
目前脂肪肝和酒精都是肝硬化的常見成因,醫學界相信每三個人中約一人有不同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女性常見,糖尿病患者及年逾50歲人士風險亦較高。
另外,減肥也受醫學界公認,是有助減低患有脂肪肝的風險。大家別以為僅僅不喝酒就不傷肝,亂吃也會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簡稱NAFLD)。這情況在美國這個愛快餐文化的國家早已響起警號,美國UCLA醫學院,有25%換肝手術當中,正正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而且增幅不斷上升。
主治肝臟的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如果有脂肪肝同時又有乙型肝炎,情況就有點棘手。雖然肝炎可以靠藥物控制,但脂肪肝則要看看有甚麼可以控制呢。如果兩邊都控制得不好,肝就加速衰退,變成肝衰竭,功能更差。香港乙型肝炎普遍,四個帶菌者當中,有一個有機會變成肝硬化或有肝癌。
不肥胖不代表沒有脂肪肝,所以安全起見,還是定期驗身,飲食節制。有研究發現,每日飲一罐汽水,都會增加脂肪肝患病風險45%。另外,吃肉份量過多,風險則更加大。譬如說,一日吃14件麥樂雞份量的肉,比只吃7件份量的患病風險高出三倍,所以多菜少肉是常識。脂肪肝本身就是一個警號,因為它的出現也標誌着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酒精傷肝,更是脂肪肝的元凶。而兩成的脂肪肝病,都會演變成肝硬化。

脂肪肝/肝硬化的病徵
許多脂肪肝病例也沒有任何徵狀,其中輕微患者更特別難以察覺。不過患者或會覺疲倦或感覺肝臟位置疼痛或不適,即身體右側肋骨對下處。疼痛是脂肪積聚太多令肝臟膨脹,導致肝臟表面的敏感膜層拉伸所致。
隨着脂肪肝病情加深,肝臟或會出現疤痕漸漸硬化。肝硬化患者或會出現以下徵狀:
- 腹部(肚)隆脹
- 皮膚痕癢
- 嘔吐、嘔血或便血
- 容易碰瘀
- 記憶模糊或記憶力差
- 虛弱及肌肉乏力
- 眼和皮膚泛黃(黃疸)

如出現上述徵狀,應立即諮詢醫生。肝臟專科醫生一般會安排下列的檢測以診斷患者肝硬化的情況:
🔍 超聲波(Ultrasound)或掃描(Scan)
超聲波(Untrasound)、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或磁力共振掃描(MRI Scan)可製作肝臟造影,顯示肝臟是否有任何脂肪。
🔍 肝纖維掃描(Fibroscan)
這種掃描與超聲波相似,可顯示肝臟的疤痕。
🔍 肝活片檢查(Liver Biopsy)
這是唯一可確定肝臟受損程度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