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 (Pancreatic Cancer)

癌症在現代社會已成十大死因首位,其中以肺癌和肝癌的死亡率較高,但胰臟癌才是最致命的癌症,也被稱為「癌中之王」,因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通常已經發展到晚期,致死率高達九成,讓人光聽就聞風喪膽。包括香港藝人羅慧娟、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Chanel主帥老佛爺Karl Lagerfeld都因胰臟癌逝世。

香港每年有近五百人死於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發病年齡約在七十歲左右,男女性患上此病的機會大致相同。

胰臟是一個位於腹腔深處的腺體,位置在胃及背脊中間,連接十二指腸,屬於消化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以及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由於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胰臟癌是兇猛的癌症,而且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亦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在大部份個案中,胰臟癌指的是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由胰臟細胞變異增生而形成。

胰臟的功用是什麼?

胰臟的形狀狹長,橫躺在胃的後下方,是人體中兼具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
內分泌功能:分泌胰島素或升糖素至血液之中,藉此調節血糖
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到消化道中來分解食物

胰臟癌的病徵

醫學界目前仍未能肯定此病的成因,胰臟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病徵,到病徵出現時,病情已經逐漸惡化,當中的病徵包括:

  • 上腹部的疼痛並延至背部
  • 食慾不振及體重突然下降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腹水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另外,有以下特徵的人屬高危人士,需要多加留意胰臟健康:

  • 抽煙:大概2至3倍較容易患上胰臟癌
  •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能2倍較容易患上胰臟癌
  •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可能非致病原因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防止胰臟癌產生,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助於降低風險:

  • 戒煙: 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保持健康的體重: 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 經常做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 健康飲食: 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减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胰臟癌的診斷

醫生聽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病人患上胰臟癌,醫生會安排進行以下檢查,以探測癌腫的位置及大小。

  • 超聲波檢查
  • 腹部電腦掃描
  • 磁力共振檢查
  • 內視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 並抽取活組織化驗
  • 經皮肝膽道造影
  • 活組織檢查: 醫生選擇進行細針穿刺(FNA)程序時,以一枚細針穿過皮膚,利用超聲波或電腦掃描引導針頭的位置,針頭到達到腫瘤的範圍便吸取細胞樣本,樣本組織在處理後利用顯微鏡作出明確診斷。
  • 如確診胰臟癌後,醫生亦可能安排其他檢查,以知有否擴散的情況。檢查可包括腹腔內視鏡、肺X光、骨掃描、正電子掃描、抽血驗CA19-9等。

胰臟癌的治療方法

治療胰臟癌要視乎癌症的階段,病人的年齡,整體健康和個人取向。最重要的治療目標是完全消除腫瘤,但當這是不可能時,重點便放在盡量減慢腫瘤的生長或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一些情況下,舒緩性治療對個別病人是最適合的。

手術

目前,根本地消除胰臟癌的主要方法是用手術完全取出腫瘤,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尤其是在癌細胞已擴散到胰臟癌以外的器官與及廣泛影響淋巴結和主要血管的情況下。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的手術):這是最常用的手術模式,包括切除腫瘤相關的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甚至部分胃部等。手術死亡率少於5%。
約四分之一病人的胰臟癌出現在胰臟的體部或尾部,而發現時已到晚期,需要進行胰體胰尾切除術或胰全切除等。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輻射破壞癌細胞,病人可以在癌症手術之後接受放射治療。當病人的癌症不適合作手術治療,醫生可推薦同步進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

化療就是利用藥物來殺死癌細胞,通常是由靜脈注射或口服。這些藥物進入血液,針對較大範圍的瘤腫。雖然單靠化療不能完全消除癌細胞,但它能緩解症狀及改善生活質素。同時,化療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在手術取出胰臟腫瘤後採用。

標靶治療

所謂“標靶療法”是針對癌細胞之所以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制,透過分子生物技術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如同導彈直接命中目標。在胰臟癌治療上多與化療一同使用。

紓緩治療

如果癌症已廣泛蔓延,首要目標是減輕症狀,保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分流手術

如果腫瘤阻塞膽管,醫生可以在膽管內放置一個不銹鋼或塑膠管支架,以維持管道通暢如腸道阻塞,或需進行引流手術。

疼痛治理

尤其是在疾病的後期,腫瘤壓著周圍神經可引起劇烈疼痛嗎啡可能會特別有用;當藥物不足夠,醫生可能會與病人討論其他的選擇,例如以藥物阻止神經傳遞疼痛信號,或對神經注射酒精切斷疼痛感覺神經。

防胰臟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