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健康】怎樣才算肥胖?

成日聽人講最近又肥了,究竟怎樣才算是真正肥胖?理想的體重又係幾多呢? 體重指數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可根據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 BMI)來衡量肥胖的程度。 BMI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 👇 成人的理想體重範圍表 (按亞洲成年人適用的體重指數計算) 理想的體重指數(BMI)應維持在18.5及22.9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都有礙健康。 肥胖:體重指數 25或以上 超重:體重指數 23 – 24.9 標準:體重指數 18.5 – 22.9 過輕:體重指數 18.5 以下 (資料來源: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註:以上指數為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區域辦事處頒佈給亞洲成年人的參考,不適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或懷孕期的婦女。 中央肥胖 雖然體重指數可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並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佈。某些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容易令腹部積聚過量脂肪,引起俗稱「大肚腩」的中央肥胖問題 。 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脂肪過多致病的風險便越高。 對於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如果男性腰圍尺寸90厘米或以上,而女性腰圍尺寸80厘米或以上,將可被界定為中央肥胖,相較一般人會有較高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一些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愛吃高脂高卡的食物,又或經常太晚進食晚餐,加上工作忙碌每天長時間坐着少運動,都容易令腹部積聚脂肪,導致中央肥胖。 如何量度腰圍? ▶️先將放於腰間的物件移走▶️保持自然呼吸,在呼氣時將量尺準確地套於腰部外圍▶️量度位置以最後一條肋骨底部邊緣與髂骨頂部的中間水平線為準▶️避免擠壓腹部組織,並以厘米/尺吋作單位記錄 肥胖 VS 疾病風險 如過於肥胖,並發現有超重問題,需多加注意身體健康情況,因患上以下疾病的風險亦會較高。 導致過重 / 肥胖的常見原因…

【樂童健康】兒童睡眠窒息症 8大警號

睡眠窒息症原來不是成年人才有的,小朋友亦有機會患上呢! 中大醫學院過往有研究估算香港大約有5% 學齡兒童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根據香港中文大學2021年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患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若病情達中度至嚴重程度,成年後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長遠將增加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情況近年來亦有慢慢上升的趨勢。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的上呼吸道因為睡眠期間受阻,出現呼吸短暫停頓或半窒息情況。睡眠窒息症令患者難以進入深層睡眠和未能得到足夠休息。患此症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發育停滯、過度活躍、暴躁反叛和集中力不足等問題。 中大醫學院進行長達10年的兒童睡眠窒息症研究,發現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病情達中度至嚴重程度的兒童,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健康人士的二點五倍,病情屬輕度的兒童亦達一點五倍,長遠會增加他們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兒童患者普遍因為扁桃腺和腺樣體脹大而導致呼吸道受阻。肥胖及鼻敏感亦是普遍的成因。如沒有接受適當治療,患者會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病、與代謝系統或神經行為相關的併發症。 兒童睡眠窒息症成因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解釋,打鼻鼾是因為上呼吸道在睡覺時受阻,小朋友打鼻鼾主要有幾個原因: 鼻敏感 扁桃腺和腺樣體脹大 肥胖 由於小朋友長時間用口呼吸,不單止會有睡眠窒息問題,還會影響臉形發育。 臉形會變,是因為咽喉組織發炎,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影響臉部發育,一張臉被拉長會顯得有點怪怪。有些小孩的臉顎骨會變得很扁,上排牙齒會向前哨,下顎骨會拉長。如果小朋友的扁桃腺肥大,腺體都會肥大,整個上呼吸道都會出現阻塞情況 。 醫生會建議小孩接受睡眠測試,如果確診患睡眠窒息症,小孩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縮細肥大的扁桃體。 晚間睡眠測試晚間睡眠測試可以準確檢測兒童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以及其嚴重情況。任何歲數的兒童都可以接受此測試。兒童需要留院一晚,會在其頭部和身上接駁裝置,用以記錄腦電波,呼吸,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等數據。測試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兒童患睡眠窒息的症狀 兒童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雖然不罕見,但不容易被察覺。家長可多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出現以下症狀,或需尋求醫生意見。 打鼻鼾:在睡眠中發出高聲鼾聲,並且鼾聲伴隨間歇性呼吸停止 張開口呼吸:熟睡時常用口部呼吸 睡眠時短暫呼吸停頓:在睡眠中呼吸困難或喘息,或是在呼吸暫停後突然吸氣 尿床:可能會在夜間頻繁起床上廁所 日間渴睡和疲倦:可能在日間表現出過度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症狀 過度活躍 專注力降低 情緒不穩 小朋友必需有充足睡眠,才能讓腦部休息及回復能量,以補充白天消耗的體力。 另外,兒童期生長激素主要在睡眠過程中分泌,如果呼吸道阻塞,就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睡眠週期,會阻礙他們正常生長發育。 所以患有睡眠窒息症的小童,有一部分是體型瘦小、生長遲緩。 此外,睡眠窒息症會令孩子睡覺時血液含氧量偏低致腦部缺氧,當腦部不夠氧份時孩子會容易疲累。睡眠窒息都會影響到夜遺尿(尿床),因為影響到賀爾蒙。 如果睡眠窒息醫好了,夜遺尿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 患睡眠窒息症的孩子睡眠質素差,影響日間行為表現,如經常打瞌睡和容易疲倦;亦減弱專注力、記性以至學習能力,並且容易衝動。他們的專注力差,集中不到精神學習,加上脾氣大,很多家長誤以為只是情緒問題和學習問題,其實這些都是睡眠窒息症的病徵。有約一成初步確診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又稱多動症,ADHD) 的兒童,經反複檢查後發現原來患有睡眠窒息症,而經治癒後,多動症病徵亦隨之消失。 食物太軟或剪得太碎 易致睡眠窒息症 香港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比率越來越高,專家指出最新原因之一是港孩的口腔肌肉太軟,致舌肌鬆軟,頂着上呼吸道而致病,嚴重可致發育停滯。 現時不少港孩受父母或照顧者過度照顧,戒奶後仍長期進食太軟或剪碎的食物,結果沒有機會透過咀嚼,訓練兒童下顎肌肉發展。 近年耳鼻喉科醫生發現港童的舌部肌肉不夠實淨,因本港不少家長在幼兒戒奶後,仍讓他們吃稀軟的食物,例如糊仔、稀飯,又或長期吃剪碎的食物。專家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讓孩子漸漸開始吃硬一點的食物,多點咀嚼才可訓練他們的下顎肌肉。 其實,中國人的下顎一般較西方人細小,因此出現睡眠窒息症的機會比西方人高。如長期依賴軟食物可能會導致口腔肌肉的逐漸萎縮和失去彈性,進而增加呼吸道在睡眠中塌陷的風險。口腔肌肉需要足夠的運動和刺激來保持健康和強壯。 (參考資料:Faculty…

【港·健康】痛風演變過程 高尿酸可引起併發症

臨近冬至,而且聖誕及元旦假期又到了!相信大家這兩個星期都有不少豐富的聚餐,很多人以為痛風症就是放縱飲食和飲酒過多的疾病,但其實任何人也可能患上痛風症呢! 如果你突然發生關節劇痛和紅腫,特別是腳的關節,如大拇趾,可能是痛風症的徵狀。 什麼人會患上痛風? 痛風症是由於尿酸過多而引起的關節炎。痛風症近年已經越來越普遍,亦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顯示大概1%至4%的人患有痛風症,其中男性較女性多。但女性患上痛風症的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如果尿酸的濃度,不能在正常體溫的血液中溶解就是過量了。女性的「正常」血尿酸值上限大概是357µmol/L,而男性的「正常」血液尿酸值上限大概是416µmol/L。但並不是每個尿酸過多的人都會患上痛風的。 亦有很多痛風患者錯誤地以為「無痛,便無問題」。其實,尿酸鹽可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靜靜地沉澱於關節、軟組織或腎臟內。如果高尿酸但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對關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以及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 痛風症狀演變的四階段 痛風症的臨床表現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 階段二: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 疾病初期可能僅是單側關節發作,隨著之後幾年可能演變為同時侵犯多處關節、上肢或近端大關節發作,更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等其他症狀。 階段三:痛風緩解期 階段四: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有關高尿酸的其他不良影響 痛風亦與一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高尿酸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衰竭的風險。 如果控制血液尿酸濃度在每公升六毫克以下,可減低心肌梗塞風險,改善心臟衰竭的病情和死亡率,以及減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痛風的治療 痛風症是長期病患,病人需要有耐性地接受長期的治療,才能預防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 1️⃣利用藥物和冰敷紓緩急性痛風的關節 。 2️⃣改變飲食習慣和運用其他非藥物的方法,來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從而減少痛風症發作的機會,和預防慢性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另外,保持理想體重、減少飲酒、均衡飲食、減少進食高嘌呤的肉類和海產,多喝水等,都有助減少痛風症的發作。 3️⃣患者或需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 4️⃣治療與痛風症相關的疾病,例如降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的治療。  (延伸閱讀有關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 痛風症雖然不能根治,但適當的藥物治療及自我管理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痛風復發。醫生會按病人的情況作出長久的治療方案,並會定期安排抽血檢查跟進患者病情。 關鍵字:#痛風,#尿酸,#嘌呤 (資料來源: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最後更新:21/12/2022 【痛風高危因素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繼續閱讀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經常聽到痛風患者說要戒口,這一類不可以吃、那一類亦要少吃,又或者尿酸過高會出現怎樣怎樣的情況。的確,痛風患者應盡可能少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嘌呤(又稱普林Purine),是食物於體內代謝後產生的化合物。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並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會形成尿酸,進而導致痛風發作。究竟痛風患者可以吃什麼?→ 繼續閱讀

【港·中醫】湧泉穴 – 養腎抗疲勞

身體疲勞時不少人想到的放鬆、養生方法就是按摩,特別是腳底按摩,因腳底有著許多與全身器官健康相關的穴道。 其中腳底的「湧泉穴」就能消除疲勞、水腫,改善運動後肌肉痠痛的情況。湧泉穴還可提升腎機能,甚至與骨骼、頭髮、荷爾蒙都有密切的關聯。 近日早晚溫差大,夜晚氣溫下降,容易感到氣血不順,又或都市人壓力大都會讓人難以入眠,頭痛頭暈等。平時常按摩湧泉穴,可有助於體內氣血流暢,改善這些症狀。 湧泉穴在哪? 湧泉穴位於腳底前1/3部份的正中凹陷處,就是當用力彎曲腳趾時,腳心出現凹陷的地方。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在腎經上的穴位大多與腎臟、副腎有關。湧泉穴也被視為人體脈氣湧出之處,就像從地上冒出泉水一般,故此穴名為「湧泉」。 按摩湧泉穴有什麼好處? 腳板底穴道眾多,當中的湧泉穴相對功效較多,經常按壓湧泉穴可有各式各樣的益處。按摩湧泉穴對於養腎相當有幫助,能提振陽氣,暖身活氣血。不但可治脫髮白髮,更可紓緩失眠,甚至有助減重。 改善脫髮、白髮情況 由於湧泉穴作為腎經的第一個穴位,與腎經的經絡有直接相關。當穴位被刺激時,即可疏通整條腎經,改善血液循環不佳及腎虛的問題,從而達到改善因腎虛而出現脫髮及白髮的症狀。 改善神經衰弱、失眠情況 中醫師認為失眠的原因乃「陽不入陰」,因人體頭部屬陽,足為陰,故把陽氣調動到足底,可以改善陽氣在晚上仍主要停留在頭部而導致失眠的情況。 另外,中醫認為「心腎不交」亦是神經衰弱、失眠的原因。因心為陽、腎為陰,當心陽偏盛會引致神經衰弱、心思紊亂,夜晚因而容易失眠多夢。刺激湧泉穴可改善火不能往下降至腎所導致的失眠。 消水腫,有助減重 按壓湧泉穴能刺激腎經、改善腎功能,同時亦會改善排尿和整體的水逆排泄功能,有較減少水腫,有助減重。促進腎中陽氣增加,可增加全身代謝能力,改善體重。 改善手腳冰冷、婦科病等問題 由於按壓湧泉穴具有溫通腎經的作用,令腎中陽氣增加,改善先天之本。腎陽尤如人體最底部的火爐,火爐一旺,手腳冰冷則能改善。婦科問題通常與脾、肝、腎這三個臟腑相關。湧泉穴能改善腎功能,而所謂肝腎同源,腎臟會影響肝臟,所以調理腎經能對改善婦科問題有幫助。 此外,湧泉穴還能改善其他症狀,如:頭暈、高血壓、喉嚨痛、疲倦、虛寒、小便不力等問題。 如何按摩湧泉穴? 哪些人應避免按壓穴位? 日常生活可經常按壓湧泉穴,屬一般保健動作,一日做兩三次都可以。如想改善失眠,可在睡前按摩。但需注意按壓期間不可過度用力,只需輕輕揉按。若出現疼痛應立即停止。 不過,以下人士則要避免按壓湧泉穴: 孕婦 – 妊娠與腎相關,若孕婦胡亂按壓穴位,可能影響胎兒 過饑過飽的人 – 過饑或過飽時都不宜進行推拿 發燒感冒患者 – 不適宜按壓補益的穴位 糖尿病患者 – 因容易出現足部傷口,不適宜按壓腳底 容易出血的患者 – 若胡亂按壓,亦有機會導致內出血 足部有傷口的人士 – 因足部已有傷口不宜按壓,以免影響患處復原 關鍵字 :…

腎病專科

正常人體內有兩枚腎臟,位於腰部後方脊椎的兩側。 腎臟的基本單元稱為「腎元」,一個腎臟大概有一百萬個腎元。 腎臟功能一旦受損,會導致血液內的毒素及水分積聚,甚至影響其他內臟功能。 腎病科是屬於內科其中的一門專科,專門診斷及治療有關腎臟及泌尿系統引起的問題及電解質相關的疾病。透過專業檢查,腎病科醫生負責診斷及治療與腎臟有關的問題,並按實際病人情況可能會為病人提供腎臟替代治療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甚至腎臟移植手術。 腎臟疾病種類相當多,凡影響到腎臟功能與結構異常,都一律稱為腎臟病。 而以下是部份較常見的腎臟疾病: 先天性腎臟病 經由父母遺傳而來的一種,通常在青少年時期便會發病。最常見的例子是多囊性腎臟病,即是腎臟組織長了囊腫水泡,使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大小不一的水泡甚至還會侵犯肝臟和胰臟。其他還有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遺傳性腎炎、先天性單腎等。 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腎炎俗稱「腎炎」。腎小球腎炎的成因很多,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因免疫系統異常而導致,有些更難以找到明確病因。此類病人常見的症狀包括水腫、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壓。各種腎小球腎炎皆可能變到慢性腎衰竭,絕不能忽視。 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分急性及慢性,大部分是細菌逆行經由尿道、膀胱入侵輸尿管,再擴散到腎臟而引起的感染,也有細菌透過血液與淋巴感染腎臟的。 急性腎盂腎炎發病急速,病人會感到腰痛、發冷、發熱、顫抖等類似的感冒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反覆發病,會演變成慢性腎盂腎炎,也會發展到腎衰竭。典型的慢性腎盂腎炎多由急性腎盂腎炎發展出來,由於有些病人症狀較輕,甚至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繼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更會危及性命。 續發性腎臟病 續發性腎臟病由腎臟以外的疾病引致的腎功能惡化的情形況。例如,高血壓造成的「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症」、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腎病變」、痛風造成的「痛風性腎病變」、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紅斑性狼瘡腎炎」等。 A. 糖尿病性腎病變 糖尿病病人若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過濾血液的腎小球的血管壁會逐漸變厚、變硬,使腎臟無法正常過濾血液和排走廢物,令全身器官受到傷害。糖尿病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最後會得上尿毒合併症,甚至因此而死亡,所以控制好血糖,以及定期做檢查是必須的。 B. 腎動脈硬化症 腎動脈硬化是因為高血壓而令腎臟的血管受損所導致的腎臟病。當腎臟動脈硬化時,流入腎臟的血液減少,使得腎臟組織纖維化而令腎功能減低。 c. 紅斑狼瘡腎炎 紅斑狼瘡腎炎是由「系統性紅斑狼瘡」所引起的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為自身免疫疾病,病程多為緩慢,但亦有急遽發病的情況。此類腎炎症狀千變萬化,更會傷害人體各個器官。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紅斑狼瘡病患者會患上紅斑性狼瘡腎炎。臨床症狀為蛋白尿、血尿、水腫等,若病情持續惡化,更會引致血液中蛋白質不足,繼而演變成為腎病症候群或急性腎衰竭。 d. 痛風性腎病變 血液中的尿酸正常情況下會經由腎臟隨尿液一起被排出體外,但當尿酸代謝異常或腎功能欠佳時會令血液中尿酸值過高,造成「高尿酸血症」。痛風性腎病變是腎臟因血液中過多的尿酸,使尿酸變成結晶後囤積在腎臟中,導致腎功能受損。 腎結石 腎結石是因尿液中溶解物質(草酸、磷酸、尿酸、鈣離子等)經過濃縮及酸鹼度改變,造成溶解度改變,而發生沉澱結晶。結石形成初期一般位於腎臟,因輸尿管收縮與尿液沖刷,結石繼而會流到輸尿管,再掉到膀胱和尿道。腎結石的症狀包括腰痠、腹痛、腎絞痛、血尿、尿道感染、排尿困難等。 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是腎臟因自身的病變或外來的傷害而令腎功能急遽惡化的一種狀況。一旦急性腎衰竭發生,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如果能及時就醫治療,腎功能通常可以恢復正常,否則可能變為慢性腎衰竭,即腎功能無法變回正常水平,甚至要終身洗腎。急性腎衰竭的症狀包括少尿(一天排尿不到400毫升)、電解質水平異常、尿毒症、高氮素血症等。 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 慢性是指在幾個月到幾年之內,腎功能逐漸衰竭到無法恢復。根據病患腎小球過濾率(GFR)指標,慢性腎衰竭分為五期。當腎臟功能衰退到只有正常的10%以下,身體會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肺水腫、心衰竭等症狀 (即「尿毒症」) ,必須馬上接受洗腎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想了解急性及慢性腎衰竭之分別,可瀏覽 【港·你知】腎臟衰竭係啲咩? 腎病部份常見的病徵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以下病徵或化驗結果異常: 醫生主要透過以下四種檢查方法來評估腎臟的健康情況: 腎臟病種類繁多,而且最令人可怕的就是大部份腎臟病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如日常生活中察覺到任何異常,請儘快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港·你知】腎臟衰竭係啲咩?

年年驗身,你又知唔知—咩係eGFR? 腎衰竭都有分急性同慢性,你又知唔知? 最正確的方法當然是直接能量度到GFR,但以目前的臨床實用性,一般醫院、診所及化驗所也無法直接量度出GFR,因此全世界廣泛使用一條國際公認的數式 (CKD-EPI creatinine equation)來預估GFR的 — 只要從血清肌酸酐值 (Serum Creatinine, Cr) ,便可用這條公式來估計腎功能,即是一般化驗報告上顯示的eGFR (Estimated GFR) ,亦是醫生平常提及的「腎功能」。 腎小球過濾率受年齡、性別的影響。正常值為80~120ml/min,女性約低10%,在90ml/min以上即算正常。男性腎小球過濾率正常值為110~140ml/min;兒童腎小球過濾率正常值80~120ml/min。40歲以後因腎臟退化,腎小球過濾率開始下降,每年會下降 1ml/min/1.73㎡,即每10年約減少10%,80歲之後腎小球過濾率將減少40%左右。 腎衰竭分期與症狀 腎衰竭種類: 腎衰竭種類 急性 慢性 定義 因某突發原因令腎功能在短時間內(數小時或數週內)突然變差 腎功能在數月至數年間慢慢受破壞 成因 – 腎臟血流不足– 藥物– 感染– 腎結石– 膀胱結石 – 糖尿病– 血壓高– 腎小球發炎– 遺傳疾病(如多囊腎)– 尿道問題 症狀 –…

婦產科專科

婦產科是專門研究女性獨有疾病的專科 ,細分為婦科學及產科學兩門學科。 婦科學 簡介 負責研究女性在非孕期時的生殖系統(如子宮、卵巢、輸卵管或陰道等) ,並為女性提供健康建議及照顧她們的婦科需要。 常見婦科問題 常見婦科服務 產科學 簡介 負責研究女性的妊娠期、分娩期及產褥期的整個過程,並提供產前、分娩及助產服務、產後服務、出院後服務及特別護理。 常見產科問題 常見產科服務 醫家專科治療的疾病不限於上列。接受任何治療前,歡迎諮詢我們專業的醫護人員。

【港·你知】新冠未走,流感又殺緊埋嚟…

究竟典樣樣分傷風、流感、新冠呀?!😵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加上近日天氣漸轉清涼,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時,究竟要懷疑自己是否已「中招」,還是患上了流感,或只是普通傷風感冒呢? 衞生防護中心最近表示,新冠肺炎確診宗數未有明顯上升趨勢,但沒有進一步下跌,顯示疫情已進入平台期。疫情揮之不去,大家還未能除罩相見,但最近已有專家警告,被遺忘的流感將會隨著冬季來襲,因香港過去兩個寒冬,不少人因疫情而減少聚會、外遊,加上一連串的社交距離措施,外出時又要戴口罩、勤潔手,因此流感個案減少,對流感抵抗力也隨之降低,故或較易出現嚴重個案。 再者,日漸增加的證據顯示,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稱同時患上流感與2019冠狀病毒病的患者會有較大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和死亡。加上世界各地流感亦出現活躍情況,在公布「0+3」後大家陸陸續續恢復到海外旅行,所以患上流感的機會或會上升。 傷風 (Cold)症狀 引起普通傷風感冒的常見病原體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症狀包括流鼻水、咳嗽、喉嚨痛。 患者只要休息充足,大概一星期可自行康復,患病期間仍能應付一些較需體力的日常活動。 流感 (Influenza)症狀 引致流感(即: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主要為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 流感一般比傷風感冒較嚴重,病徵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更有機會出現嘔吐和腹瀉等。咳嗽多是較嚴重和持續較長時間,但發燒和其他病徵一般都會在五至七天內自行退去。老人家、長期病患者,一旦染上流感,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不容忽視。 新冠肺炎 (Covid-19)症狀 新冠肺炎是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 新冠肺炎症狀很多。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倦,與傷風感冒、流感很相似。其他病徵有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有些患者症狀輕微,甚至不明顯,有些卻可能出現嚴重的徵狀,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混亂等,因此絕對不能忽視。 上述三類感染的症狀和傳播途徑類似,皆是由飛沫或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染病。一般人很難推斷其感染源頭,因此不宜自行判斷病情,無論如何最好儘快求醫及接受測試,以對症下藥。 關鍵字 : #流感, #傷風 , #新冠肺炎 (參考資料:衞生防護中心) 最後更新:27/10/2022 【港·疫情】近八成新冠康復者 現「長新冠」後遺症近日本港每天都有過萬宗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據香港政府防疫專家估算,香港可能至少有20%的人口染疫!患者除了帶病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病徵,原來就算檢測轉為陰性後仍不代表完全「康復」。有研究顯示,超過7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更可能會持續6個多月,大家切勿掉以輕心!→ 繼續閱讀 【港·你知】量血壓8大NG根據本港衞生署的現有數據顯示,15-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 ( 女性為25.5%,男性則為 30.1% ),其中47.5% 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患有高血壓。有些人每天都會量血壓,但是方法用錯了,忽高忽底的數值老是自己在嚇自己。量血壓的時候,大家又有沒有跟從正確的方法呢?→ 繼續閱讀

【港·中醫】重陽飲菊花酒 活血養生 清肝明目

重陽節快到了,過幾天就是了。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由於重陽正值菊花盛開的季節,故古時重陽節又稱為「菊花節」。 普通話讀音上「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是同音,因此古代亦衍生出九九重陽節要喝「菊花酒」這傳統習俗。 菊花酒 菊花酒味道清甜,又名長壽酒。傳統的菊花酒是由菊花、糯米、酒麴釀製而成的。 根據中醫書籍的記載,菊花能治頭風、明耳目、治百病,好處多多。菊花有分白菊花及黃菊花,白菊花善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清熱解毒。日常多選用白菊花和其他藥材合用浸酒,可舒緩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腰膝酸痛,失眠多夢等症狀。 不過,菊花酒畢竟含有酒精,實不宜過量飲用。 菊花酒的功效 中醫講究四時養生,重陽時節開始踏入深秋,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早晚溫差大,此時又是菊花盛開季節,這時間飲菊花酒最能發揮其保健功效。 酒能行氣活血及有驅風袪病的作用,適量飲酒能滋補肝腎,補肝生津,而菊花則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不過,養生也要按體質,兒童、體質燥熱人士或高血壓患者,都不適宜飲用菊花酒,反而體質虛寒,怕冷怕風的人,飲少少的確有助行氣活血,延年益壽耐老。 菊花酒的禁忌 飲用菊花酒時不宜同時進食酸性或奶類食物,亦不宜與蘿蔔、葱白同食。 中醫建議開始時每星期先飲用兩至三次,宜淺酌細細品嚐,若身體沒有不良反應,可改作隔日或每日飲用。 不過,以下情況或相關禁忌人士並不宜飲用菊花酒: 菊花枸杞酒做法 菊花酒做法簡易,一般由菊花與糯米釀製而成的。有人亦會加入杞子及麥冬等材料,因更能清肝潤燥,養肝行血。對於秋天養肺除秋燥特別有效,飯前飲一小杯,有助提升氣血的能力。 【材料】:菊花 20克,枸杞 500克,麥冬 100克,白酒 5,000克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及以紗布袋包裹,浸在白酒內,1周後去渣取酒飲用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至20毫升,飯前飲用為佳。 關鍵字 : #飲食禁忌 最後更新:30/9/2022 【港·中醫】章魚乾 補氣養血 滋補佳品不少人認為補血便喝紅棗龍眼水,或四物湯、八珍湯這類補血方。但從中醫角度看,這類廣為市民認識的補血湯並非適合所有人。例如對陰虛血少的人來說,不但未必能夠補血,而且還可以引起虛火,如喉乾咽痛或長暗瘡等,女士還可能會月經提早或量多。而補血食療材料中,補而不燥又美味的,可選章魚。→ 繼續閱讀 【湯水小知識】中國人特別是華南地區的人,一向都喜歡喝老火湯,更習慣會因應不同季節煲湯養生。不過原來並非人人都適合飲湯的,特別是「老火湯」。中醫師指出一般老火湯都會加入豬骨或雞一同熬製,烹調時間長,所以亦屬肥甘厚味的食品,易影響脾胃。因為老火湯的嘌呤含量高,傷脾胃外更有可能誘發痛風。→ 繼續閱讀

【港·你知】量血壓8大NG

根據本港衞生署的現有數據顯示,15-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 ( 女性為25.5%,男性則為 30.1% ),其中47.5% 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患有高血壓。 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比例由15-24 歲的 4.5%,上升至 65-84 歲的 64.8%。 有些人每天都會量血壓,但是方法用錯了,忽高忽底的數值老是自己在嚇自己。量血壓的時候,大家又有沒有跟從正確的方法呢? 量血壓8大NG 站著量度血壓 測量血壓時,心臟、上臂和血壓計應該在同一水平面。不同的姿勢,會影響測量出來的血壓值。若手舉過高,或是在不舒服的姿勢下測量,可能會造成體內交感神經亢進,影響血壓值導致偏高。通常健康的人躺著量血壓,得到的數據會較高;站著量度的血壓數據最低。因此,一般還是建議放鬆地坐著,手臂和心臟同一水平的狀態下量血壓較好。 邊說話邊量度血壓 不建議邊說話邊量度血壓,一直說話可能會影響測量出來的數值。 想如廁前量度血壓 漲尿或有便意時血壓較不穩定,最好在量度血壓前完成大小二便。如廁後,心平氣和休息5-15分鐘才開始量度。 交叉腳或蹺腳 最好將雙腳平放地上,不要在交叉腳或蹺腳的姿態下量度血壓。 每日不定時量血壓 建議盡量選擇每天固定的時間去量度血壓,這樣才能加強測量數據的參考價值。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後及每晚睡覺前均量度血壓,最好坐著量血壓,每次測量血壓兩遍,中間至少間隔1分鐘,然後紀錄其平均值。 量脈帶太鬆或太緊 量脈帶不可綁得太鬆或太緊,量脈帶前端需固定在手肘內彎上 2-3 cm 處,然後調整其鬆緊,以可塞進一根手指寬度為宜。若量脈帶大小與手臂粗細不配合,就有可能產生誤差。 隔著厚重的衣物 壓脈帶盡可能不要隔著衣物,最好直接接觸手臂的皮膚來量度血壓。 喝刺激性飲料或進行劇烈運動 測量血壓前30分鐘,不宜飲用濃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的飲料;測量前也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有關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動脈內的壓力值。一般家用的血壓計會量度 2個數值,單位皆為毫米汞柱(mmHg): 一般成人正常的血壓數值為:收縮壓應介於 120~139mmHg,舒張壓應則介於 80~89mmH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