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冬至,而且聖誕及元旦假期又到了!相信大家這兩個星期都有不少豐富的聚餐,很多人以為痛風症就是放縱飲食和飲酒過多的疾病,但其實任何人也可能患上痛風症呢! 如果你突然發生關節劇痛和紅腫,特別是腳的關節,如大拇趾,可能是痛風症的徵狀。 什麼人會患上痛風? 痛風症是由於尿酸過多而引起的關節炎。痛風症近年已經越來越普遍,亦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顯示大概1%至4%的人患有痛風症,其中男性較女性多。但女性患上痛風症的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如果尿酸的濃度,不能在正常體溫的血液中溶解就是過量了。女性的「正常」血尿酸值上限大概是357µmol/L,而男性的「正常」血液尿酸值上限大概是416µmol/L。但並不是每個尿酸過多的人都會患上痛風的。 亦有很多痛風患者錯誤地以為「無痛,便無問題」。其實,尿酸鹽可在痛風發作的間歇期,靜靜地沉澱於關節、軟組織或腎臟內。如果高尿酸但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對關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以及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 痛風症狀演變的四階段 痛風症的臨床表現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 階段二: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 疾病初期可能僅是單側關節發作,隨著之後幾年可能演變為同時侵犯多處關節、上肢或近端大關節發作,更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等其他症狀。 階段三:痛風緩解期 階段四: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有關高尿酸的其他不良影響 痛風亦與一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高尿酸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衰竭的風險。 如果控制血液尿酸濃度在每公升六毫克以下,可減低心肌梗塞風險,改善心臟衰竭的病情和死亡率,以及減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痛風的治療 痛風症是長期病患,病人需要有耐性地接受長期的治療,才能預防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 1️⃣利用藥物和冰敷紓緩急性痛風的關節 。 2️⃣改變飲食習慣和運用其他非藥物的方法,來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從而減少痛風症發作的機會,和預防慢性痛風症帶來的併發症。另外,保持理想體重、減少飲酒、均衡飲食、減少進食高嘌呤的肉類和海產,多喝水等,都有助減少痛風症的發作。 3️⃣患者或需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從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 4️⃣治療與痛風症相關的疾病,例如降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的治療。 (延伸閱讀有關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 痛風症雖然不能根治,但適當的藥物治療及自我管理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痛風復發。醫生會按病人的情況作出長久的治療方案,並會定期安排抽血檢查跟進患者病情。 關鍵字:#痛風,#尿酸,#嘌呤 (資料來源: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最後更新:21/12/2022 【痛風高危因素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繼續閱讀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經常聽到痛風患者說要戒口,這一類不可以吃、那一類亦要少吃,又或者尿酸過高會出現怎樣怎樣的情況。的確,痛風患者應盡可能少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嘌呤(又稱普林Purine),是食物於體內代謝後產生的化合物。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並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會形成尿酸,進而導致痛風發作。究竟痛風患者可以吃什麼?→ 繼續閱讀
風濕泛指造成關節或結締組織(包括:肌肉及其他軟組織)慢性疼痛的一類疾病,症狀多為間歇性發作。 風濕並非專指任何特定疾病,但包括至少200種不同類型的診斷,這類疾病的成因眾多,但大部分與免疫系統異常、或自體免疫有關。 一般中醫認為風濕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人體,閉阻經脈所引致,因此傳統醫學中有多種草藥用於緩解風濕,但與現代醫學的概念並不相同,故此現代醫學對風濕類各種疾病各自有不同的處置方式與治療。 風濕病科是一門內科專科之一,涵蓋有關自體免疫、關節、結締組織以及肌肉骨胳系統疾病,為其患者提供檢查、臨床診斷、各種藥物治療和醫療轉介服務等。 常見的風濕病科疾病可大致分為兩類: 風濕病科常見檢查項目: 醫家專科治療的疾病不限於上列。接受任何治療前,歡迎諮詢我們專業的醫護人員。 關鍵字:#類風濕關節炎, #骨質疏鬆症, #免疫系統失調, #紅斑狼瘡, #硬皮症, #痛風, #銀屑病
經常聽到痛風患者說要戒口,這一類不可以吃、那一類亦要少吃,又或者尿酸過高會出現怎樣怎樣的情況。 的確,痛風患者應盡可能少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嘌呤(又稱普林Purine),是食物於體內代謝後產生的化合物。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並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會形成尿酸,進而導致痛風發作。 究竟痛風患者可以吃什麼? 痛風的飲食控制 痛風雖然不能根治,但按醫生及營養師建議對症下藥及飲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風的復發。而過重者則需要減肥以及注意飲食,最重要是多喝水。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容易增加體內尿酸含量。 患者一般毋須完全戒掉肉類、海鮮和高嘌呤蔬果,最重要是適可而止,多吃低脂奶品、蔬菜、五穀類,減少果糖和酒精吸收,便可輕易回復正常生活。 痛風發作時 – 戒吃高嘌呤及高果糖食物 酒類:啤酒、紅酒、白酒、 烈酒飲料:含高果糖的甜飲料、汽水(健怡汽水除外)、果汁動物內臟:腦、肝、腰、腎、心臟、胰 (豬橫脷)等野味和顏色深的肉類:鵝肉、兔肉、鹿肉魚類:沙甸魚、鯖魚、馬介休、銀鱈魚、銀魚 仔、鯷魚海鮮類:蝦、 蟹、魚卵和魚子醬、貝殼類海產(如扇貝、帶子、青口等)其他: 肉汁、西式濃肉湯、老火湯、牛素、雞精等 痛風在控制時 – 適量選擇不同種類食物 以往營養師會勸病人戒吃含嘌呤較高的食物,如冬菇、筍、菠菜和豆類製品。但近年不少研究發現患者無需特別戒口,一星期可進食兩次,重點在於適可而止。進食後應多喝水,減低身體尿酸濃度水平。 肉類:雞肉、魚肉、豬肉、牛肉、羊肉 (男士:每日5-7安士;女士:4-6安士) 豆類:黃豆和其他豆類 (1/3杯豆或1/5磚豆腐) 高嘌呤菜類:冬菇、筍、椰菜花和菠菜等(一星期可進食兩次) 高纖維五穀類:燕麥糠、全麥麵包(一星期可進食兩次) 痛風患者日常均衡飲食 痛風患者應補充足的水分,每日最好喝10-12杯清水。多飲用奶類製品如低脂或脫脂牛奶,痛風出現率亦會較低,全脂則要避免。攝取維他命C亦可降低痛風出現率,每日上限兩克,否則可能引致腎石。 可作為主要食物的低嘌呤食物有: 乳製品:低脂奶品,如低脂牛奶、芝士、乳酪、牛油 蛋類:雞蛋(蛋白、蛋黃) 五穀類:飯、意粉、麵、麵包 蔬菜類:菜心、羽衣甘藍、西蘭花、冬瓜、芹菜、茄子和洋蔥等 急性痛風病發期間,可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幫助消炎止痛,但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因為誤食降尿酸藥或過量止痛藥,不但不能控制好痛風,還有機會增加腎臟負擔,長遠甚至影響腎功能。 關鍵字:#痛風,#尿酸,#嘌呤 (資料來源:衞生署 長者健康服務) 最後更新:15/2/2022 【痛風高危因素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
痛風是香港常見關節炎疾病之 一,患病率由2006年的1.56%上升至2016年的2.92%,與西方已發展國家的比率相若。過去被稱作「富貴病」的痛風症,已並非獨富人專利,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有數據指出40歲以下人士,每100人就有6位尿酸過高,當中以男性居多。 臨近農曆新年,少不免會與家人聚餐及大魚大肉,但痛風病人則要格外小心,勿讓痛症發作影響佳節心情。 痛風是甚麼?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由於患者體內對嘌呤代謝失常,血液內積聚了過量的尿酸,導致尿酸在關節和軟組織內形成針狀結晶(尿酸鹽, uric acid crystal)沉積在關節處,刺激免疫系統而引發的關節炎。 患者通常於發作前一 般沒有先兆,但會於發作時在單一關節上引發極大痛楚,甚至連風吹過去都感到疼痛難耐,所以稱為「痛風」。 痛風的病徵 痛風石可引致多種問題: 正常尿酸值 (mmol/L) 男性 (Male) 0.2 – 0.43 女性 (Female) 0.15 – 036 上述病徵亦可以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致,如發現這些徵狀應請教醫生。 尿酸的來源 尿酸是嘌呤(又稱普林Purine)分解的代謝物,而嘌呤是一種自然存在於身體組織內(當細胞死亡時會釋放嘌呤)和許多食物中的蛋白質。 在正常的情況下,腎臟會將大部分(約70%)的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而其餘的就經腸道排出。 尿酸過多的成因可能是身體生產尿酸過多,也可能是身體排泄尿酸過慢,亦可能是生產和排泄尿酸都出了問題。有些人是因為新陳代謝受到遺傳因素影響,或屬腫瘤或慢性腎病患者則體內亦會傾向於產生過量的尿酸。 痛風高危因素 大部分痛風患者多有飲酒的習慣,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這些食物都含有高成分的嘌呤,但其實還有不少其他因素會增加患上痛風的機會。 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年齡增長 — 痛風通常於成年後才出現,患者較多是40歲以上。年紀越大,患上痛風的可能性就越高。 🔹性別 — 男性多於女性。 最常見於年齡介乎 40…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