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August 2019
小朋友出疹不能輕視!近日有媽媽在網上分享,指兒子患上「川崎症」,出現出疹、嘴唇破損等症狀,隨後更要留院觀察。兒科醫生更指,川崎症的併發症可導致死亡。

什麼是川崎症?
川崎症為本港常見的兒童心臟病,發病高峰期集中在6個月大至5歲的幼兒階段,患者全身會有中型血管急性發炎。兒童心臟血管發炎屬於後天性的心臟病,患者一般在五歲以下,並於患病三至四星期後出現心臟冠心血管病變。現時全港10萬名兒童中,約有70至100人患有川崎病,比20年前增加近1倍。
兒科醫生表示,川崎病至今成因不明,醫學界普遍相信有遺傳傾向的患者受到某種感染,或接觸某種物質而引起的敏感反應。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患上,發病率會以倍數上升,但不具傳染性。
川崎症病徵
川崎症的六大主要病徵包括:
- 持續發高燒超過五天
- 全身或四肢出現皮膚紅疹
- 兩眼結膜充血、發紅
- 頸部淋巴結腫大,單側或雙側
- 口腔黏膜變化 ,嘴唇紅裂,出現「草莓舌」
- 手腳末稍出現浮腫及紅斑,手指腳指腫脹,約2-3星期後出現脫皮情況
若患者具有以上其中五種病徵,可診斷為川崎症。

不過,川崎症亦有非典型性,即是在以上六種病徵中,患者只出現四種的病徵。醫生可透過驗血,包括檢測白血球、血沉澱及發炎指數,以及進行肝功能測試、心電圖或心臟超聲波檢查,確診病人是否患上非典型川崎症。
川崎症治療
心臟血管發炎並非小事,若病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血管狹窄會引致冠心病;血管曲張,更會出現心包積血,影響血液輸送,嚴重的可導致死亡。一般來說,病童要住院留醫,在發病的5至10天內接受丙種球蛋白的靜脈注射,並服食亞士匹靈,如血管發炎情況消退,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一次靜脈注射便可,部分患者則可能要注射兩至三次才痊癒。而患者在炎症消退後,大概在服藥兩個月後便可停藥,並需定期覆診。
另外,雖然川崎病跟甲型流感同樣會有發燒情況,但川崎病的高燒情況是長期持續,任何藥物都不能抑制;流感的發燒幾天便會退。而川崎病沒有一個專屬的檢測,全靠醫生的經驗,但流感卻有快速測試。除了持續高燒,川崎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眼紅、嘴唇和口腔都會紅裂。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

【兒童發燒5日要小心! 川崎症恐致心臟病】
有本港兒科醫生指出,川崎症併發症可導致死亡。現時全港10萬名兒童中,約有70至100人患有川崎症。美國研究數據指川崎症的深遠影響,40歲以下因冠心病入院的人士中,有5%曾患川崎症,當中很多患有冠狀動脈血管瘤。 → 繼續閱讀